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每天写1000字
看问题要看得更高、更深、更远

看问题要看得更高、更深、更远

作者: 小静国学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5-18 10:12 被阅读0次

    《论语.八佾》原文: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问孔子什么是谛礼。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就会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的时候,指着自己的手掌。

    谛是一种只有天子才能用的礼仪。所以孔子不方便说,因为说了会得罪很多人,比如鲁国国君,也可以让一些心里想当天子的人模仿,但孔子是知道这个礼仪的,如果他不知道,也不会紧接着就说知道谛礼的人治理天下,就会像把东西放在手里一样容易吧。

    《论语》中不重要的人就会提一个字“或”,人这一生还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一定要优秀自己,当你平平淡淡过这一生,在历史书上连你的名字都不曾留过,连两个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或”,甚至连“或”字都没有。

    人这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不妨去做点正事,对别人有用的事情,就算不能名留青史,也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我们普通人是不知道的也去说,知道的也去说,而圣人是即使我知道的也不会去乱说,也会权衡利弊,知道的也会想该不该讲。没有面子问题,只对结果负责任。

    我们说出去的语言到底是为了吹牛,还是为了大家好、为了社会好呢?

    禘礼是表现自己孝道,表现不忘本,知恩报恩的意思,所以必须要有仁孝诚敬之心。如果没有仁孝诚敬的心,这个心不够,那就不足以有资格行禘礼。一定要有至诚的仁孝诚敬的心,这个至是达到极处。那么谁有这种心?文王、武王、周公这些圣人才有,孔子才有,一般人没有。

    有那么一个人,他来问禘礼,也不知道是谁,没有留下姓名。这个人是个普通人,他怎么能够体会得圣贤仁孝诚敬之心?他怎么能体会得禘礼的深意?这非他所及。他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了解禘礼的深意,孔夫子就给他说不知也。

    上一篇讲季氏旅于泰山。你会发现很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只知道祭祀泰山表面是只有天子才能去祭祀,他就觉得我也去祭祀我就跟天子一样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要知道祭祀泰山之神是为了保佑他治理这个国家国泰民安,而不是为了去显示自己的地位。你信神还是不信呢?你如果信,那你怎么知道去一趟泰山你就能当王呢?就是因为季氏不懂祭祀泰山到底是为什么。

    糊涂的人,只能把各种礼仪当成流程、仪式。而聪明人知道这背后实际上是文化、是规矩、是战略、是法律、是战术。

    糊涂的人不知道为什么高手非常尊重人,以为那只是简单的虚伪。但高手就知道尊重人是一种社交货币,是一种软实力。这样跟你合作的人就会更多,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些优秀的企业家都非常尊重人,而一些没本事的人,对这些礼仪根本不看重。

    圣人、牛人都能看到问题的根本,而普通人只能看到问题的表像。

    我们现在人把这些礼的精神全都迷失掉了,而在这形式上做功夫。祭神要用杀生,猪牛羊做为牺牲祭品,用血腥来供养神灵。祭祀的目的变成求福,为了自己自私自利的目的。

    譬如说希望升官发财,希望自己平安健康,这都是私,求自己的福报。而把礼的真正的精神给丢掉。

    礼的意义是启发我们为万物报恩,我们还要戕害万物,还要行私求福,神灵都是神圣的,他们的观念跟圣人一样,视万物天地与自己一体。

    现在我们戕害万物,杀生祭祀,求的都是自私自利的目的,这不等于亵渎圣灵,获罪于天吗?你祈祷什么?这不是祈福,这祈来的是祸。

    儒家思想是正本清源的思想,带大家找到问题的本,清理问题的源头,如果人的一生有什么东西是必须学的话,那一定是《论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问题要看得更高、更深、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zo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