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老师一讲成名,因为她诙谐幽默自在自如的演讲方式。然后她的课堂被看到,她的腔调被喜欢,她终究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若干年前,关注旮旯老师的公众号,觉得这样有趣的人,如果可以见见,甚至成为知交,那该多好啊。
当然,这是曾经的痴想,当然,这是如今的现实。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没有想到,我的领导正好去她的学校观摩学习,正好听了她的一节课,正好也喜欢她的腔调与素养,于是便有了我们这次期待已久的重逢。
我们听了旮旯老师的《屈原列传》,这在如今动辄创情景动辄要表演动辄花架子的演课模式下,可以说是一股清流。这节课的感受明天再发,先发早前学习的一篇。
语文课堂的可能性
——观赵旭老师《将进酒》有感
和笑娟
语文应该是什么样子?可以说见仁见智,所以最后才有这么一句话:我什么样子,我的课堂便是什么样子。这便给了语文无限可能性,但也模糊了概念,没有边界。
今天听了一节课,是太原五中的,我关注她的公众号很多年了,因为她的一次演讲。她的课堂明显就是她的样子:幽默诙谐、挥洒自如。当然看似随性自然,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框架建构。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思考。在课堂之始,她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给你一百万,只要你能获利三十万,我就把这些钱都给你。那么你会想要投资到哪些地方?同学们各抒己见,颇有思考,餐饮、教育、煤炭、科技。而且分析时能看到学生们思维的闪现,让学生们真正思考,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其次,幽默诙谐,挥洒自如。一个老师的语言魅力会影响着他课堂的魅力,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诗意语文的课堂讲究诗意的导入,氤氲的气质如兰,最终让学生感知到语文之美。青春语文讲究整个生命状态是青春的。你的语文便是青春的,你的课堂就会生发出无限可能。赵旭老师在她的课堂中,也一直浸润语文素养的提升,从字词到句式转换,再到作文讲解。在看似枝蔓的教学设计中融入了提高、提升素养的办法。左手抓分,右手素养,这节课都要。
第三,诵读与活动结合,节奏与情感共生。赵老师带着学生梳理字词的过程中,化单调为互动,一边打节奏一边共唱本诗歌,体味语言与感知趣味,到最后领悟情感,环环相扣,步步生莲。
最后,个人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双结合。任务驱动、情境创设都是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出发,这节课便有了起点。学生们的回答也颇有见地,这样能够让语文在生活中在社会里落地生根,更具实用性,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建立在字词梳理、情感导向的基础上,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长安三万里》朗诵《将进酒》片段中,发现电影设计的妙与拙,既能帮助学生把握主题,也能帮助学生提升鉴赏力。
这节课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以提升语文素养为目标,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活动探究来具体实现,有厚度有应试有能力有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