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401342/76b858e8bb40e9cb.jpg)
以下这些情境和状况,都属于断舍离的范畴:
某人沉浸在一段不合适的婚姻中,彼此感觉不到幸福,每天都在内耗中挣扎,却不肯重新整理关系或者放手;
柜子中存放了大量的旧物,每一样都代表着一段过去,都有纪念意义,以至于几个柜子都存放不下;
每次旅行都买回来一堆纪念品,没什么大用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买买……
对物质的留恋、对关系的执着、被物欲控制、被过去或未来裹挟……
什么是断舍离?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断舍离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一位僧人讲佛法,闲聊中,他提到:身边的物品会吸收一个人的能量,周遭物品越多,这个人的能量越少,也就越容易感觉到疲累和力不从心。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我们之所以容易患上“囤积癖”,是因为“物质轴思维”在作祟。
当我们面对一样东西时,不是从 “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来判断,而是下意识地去考虑“这个东西能不能用”,能用就囤着,即便自己不是真正需要也无所谓。
不断增加的杂物、冗余或不合适的人际关系,给人带来压迫感和阻塞感,会逐渐让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
囤积癖的根源是物质轴思维。
那么,什么思维才是合适的呢?
断舍离注重空间,以空间为主体的思维方式是相对合适的,也就是“空间轴思维”。
空间轴思维注重的是空间,这种思维认为:整理的目标是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扔东西并不是最终目标,它只是确保空间整洁的手段而已。
空间的整理让人有喘息的机会,空间轴思维才是断舍离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