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的墨迹天气,不断提醒我关注当地天气。
今天,温州气温 ,6度到10度,小雨。
明天,温州气温,4度到7度,中雨。
温州近日雨不断。晴天,反而变得奢侈,像是老天有种忧郁的情绪。雨冰冷,势头不大,像打碎的,冰沙飘渺于城。
开学前,还在兰州时,就查阅了这座城市的气候,总之一年四季,没有低于过零度,所以来这没有带很厚的衣服,更没有带羽绒服,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气温并不代表冷暖,就如时间并不代表感情。南方的冷是潮冷,阴冷。嗯,用中学物理解释就是无数水蒸气在空气中,它们贱兮兮钻进你衣服里蒸发吸热。
前些日子,接到祖母电话,她问我这里下雪了?我沉默一会,告诉她没有。她表示怀疑,说是天气预报上写的。我想我没有仔细去关注天气,甚至没有家人那么关心自己,但我好像知道了,祖母说的下雪是在山区,总之,大学城不会。
温州算得一座雨城,这座南方的大城市并非文化的结晶,偏于轻工业与商业,没有经济上海的摩登大厦,没有浪漫杭州的西湖楼阁,没有诗人苏州的精致林园,它坐落于中国版图南的边缘,靠海,邻近宝岛台湾。
温州带给你的是安逸感,你可以每趟固定花上两元,查看所有线路,坐遍所有的公交,去瞧瞧它的面貌。但也片面,若是去关注每位乘客的表情就会再深刻一些,在兰州的公交上常见的是一张张倦怠的脸,而在这有所不同,似乎他们会很忙,充满信心。
可潮起潮落,不为什么。
就像,冬天每天要去烧水,要把堆满烟头的烟灰缸清理干净。
重复的生活,也是必要的;必要的生活,也是重复的。
温州都说有钱人多,可你大街见不到几个人,会看见马路旁停满了宝马奔驰、凯迪拉克、劳斯莱斯,最次也是帕萨特吧。就连市中心的步行街也少有人关顾。你可能问他们都去哪了?答案很简单,他们出去挣钱了,谁会悠闲的叼一根烟瞎转,更有钱的老温州人则搬去别的城市消受,上海、北京、香港、台湾,或许纽约,那些灯火闪耀,霓虹流转,纸醉金迷的地带。一座座过于妖艳的女人,有钱持权人驾驭的空壳。
可我期待的是云起云落,它或许决定了你的心情。
如果你学过美术,或者根本没学过,没关系。城市是一副画,温州的色调对我来说,灰白蓝。可能是一个刚过雨季的小清新,也可能是阳台正晾着的一件纯白T恤。那些小摊贩拥挤集中的街道,楼房乱盖的崎岖弄堂,也会使你想起弹满烟灰的方便面桶,甚至汤上飘着几瓣瓜子壳。那些干净宽敞的马路,以及路旁绿化着多种的树木花草,你都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和头顶白色的云朵,海蓝色的天空,也会使你想起梦境中的风和日丽,童话城堡,和大海中白色的帆船。
黑夜中,拉开寝室的窗帘,戴起耳机,点燃烟草,遥望灯火阑珊的温州,曲终,烟灭,眼累,得了,睡觉吧。
醒来,闭着眼睛推开阳台的门,猜测,今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呢? 也许昨夜听见雨声,可谁知道这是梦境还是现实?
竟然是多云,生活总给你惊喜,不管你是否接受。
圣诞老人每天都来到你身边,袜子里每天都有惊喜,或许,明天就是一个炸弹。
那么,云上的日子,云下的蚂蚁,每六步半,停歇,照一张照片,反过来看,对镜头微笑,看看你自己,那是他或她镜头里的一个缩影。没事,或许我就是耳机里播放的一段蓝调,是眼前忽现而过的一只黄蜂,放松,也许就是飞机起飞前嘴里嚼的口香糖。
只期盼云起云落。
我也在温州半夜游荡过,可我看到的都是寂寥与陌生,我在想万家灯火,人们都在干嘛。春夏秋冬,反过来让风来追。人们离开岗位,离开学校,回到家,因为快过年了,很多同学已到了家,有的说不适应,有些说在家的感觉真好。温州的年会是怎样,会有烟火吗,会炮声不断吗,会吃什么吗,会张灯结彩吗,会有表演吗,会有商场折扣吗。还是更加凄凉。人们也许提着年货在市场穿梭,这里的粉干,这里的小吃,这里的鸭舌,这里的海鲜。我想这里没有太多回忆,没有我要的空气。这里没有黄河,没有皇庙,没有大清早热腾腾的牛肉面,没有夜市回民的叫卖声,没有孩子们在雪地中嬉戏,没有家门口堆着的雪人,没有舅妈在厨房中探出一个头喊着吃饭了,没有奶奶带着老花镜包着饺子喊你帮忙,没有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开怀大笑。
温州,一座美好的城市,但这里不是故乡。
END.
2012.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