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老师多跟我说,你们班孩子学习数学热情好高。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上课回答争先恐后,做题全神贯注,下课跟我要数学作业特别积极,有个家长说要把数学知训藏起来,要不然孩子总是要做题,往前赶。下课、午间休息也经常看见有孩子不出教室在做题或看数学书,放学时班里更是热闹,一般是我做错题分析和孩子们改错题的时段,班里人声鼎沸,到处是聚在一起改错讲题的声音。一天跟nini老师讨论她们班里某几个数学学习状况时,央央突然跟我说,你要不要把你的数学教学体会写下来啊。
在我短暂的六年多教学生涯里,前四年多是纯华德福教学法,这一年半是探索华德福和体制内数学结合的方法。以下内容仅是以我之浅见,并仅限于我对自己的观察。
低年级数学教学讲究体验和身体感受在先,逻辑提炼在后,大量练习跟着来,这个顺序不能错,一旦错了,轻则孩子不懂,有挫败感,重则厌恶数学。对此我非常有体会。
在一年级进入数学版块之前,我已经在晨圈里开始大量的数数和玩有关数字的游戏。华德福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就是培养数感,使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把藏在身体里的对数字的原始感受跟思考思维的数字联系起来。经过每天周而复始的又不断变化进化的数学数字难度及逻辑关系递增的前提下,在我们进入真正的数学版块后,孩子们立刻对增加减少、前进后退这些在数学用加法和减法算式表达出来的逻辑关系轻松掌握。我教数学一直都比较轻松,因为在我要把一种数学概念或者逻辑关系要教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已经经历了大量的生命体验,我几乎刚一张口,他们就知道了,而且还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这个发现的过程既让他们觉得轻松,又让他们有成就感。
华德福数学注重体验,但也许是我之前的经验之故,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学的基础理解都没有问题,但落实不到算式上,口语化的数学故事都理解得很到位,一旦转化为数学语言,立刻显得吃力,可以听题可以运算,但读不懂题,对题目千变万化的题型更是无从下手。当我拿出北师大课本及训练题加以补充后,发现可以弥补这点,而且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这种千变万化的计算题也可以满足他们一定的挑战欲望,当然也极大地解放了老师的工作量。
在我开始使用数学教科书后,我又发现了教科书的巨大缺陷,就是胸中有沟壑的只是老师,而孩子们只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等着老师的喂养,喂一口吃一口,他们心中只有对当下的感觉,不知道未来走向何方,朦朦胧胧地想了解而不知如何下手。
我在一年级大量数数后就带入了百数表,我非常并特别喜欢百数表,在我心目中,百数表基本就涵盖了低年级数学的全部乾坤。在我带入了百数表后,加法减法,数位竖式,乘法简直就是如如无人之地,孩子们对百数表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数学高度和自学能力。
所以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现在我将除法讲完,基本上都是孩子们带着我在跑,我发现除了晨圈我需要费点神要想办法把未来要让他们明白的数学知识用游戏和节奏地的部分演绎出来外,我在课堂上只需要拿出数学课本,然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完全自己学习自己做题互相讨论。当碰到难题或者特别需要强调的知识点,或是暗藏后面数学玄机的部分,我就会特别挑出来,让他们展开讨论猜测或是天马行空说出自己的观察。
主动的学习,站在一定高度的学习,使他们俯视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自己寻找出路,寻找灵感和解决方案。他们就会一直保持着自信和热爱,还有钻研的热情,如果只是让他们拘泥在当下的某个知识点,他们心里没有图景,没有出口的选择,他们只等着老师的喂养,自己找不到出路,慢慢的他们学习的动力会枯竭,他们灵感的源泉会干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