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推送「空唠唠」,关于如何看待正念冥想在西方兴起,又回流到中国?或者说是如何看待禅的出口转内销?
Cico的分享音频链接如下——
如何看待正念冥想在欧美的兴起和回流? | 空唠唠mp.weixin.qq.com
文稿如下——
迄今为止,人类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这种高度的物质文明,恰好反映了我们人类欲望的一种极度的扩张。这种欲望的扩张加深了每个人的自我痛苦。
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相比,精神世界却长期面临一种匮乏,这是人类难以承受的事情。人类需要精神信仰,无论在何种境地,都能让身心安住。
在西方,宗教和科学长期的冲突,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还有宗教内部各种信条的冲突,并没有给人带来一种所谓心灵的洗涤。
但是佛教的好处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没有冲突的心灵哲学。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在西方社会有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机会。西方社会推崇个人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人们的自我意识。这种因为自我所带来的的内心冲突、人际冲突,是在东方文化中的人很难想象的。所以,佛学在西方也有传播的心理基础。
因为你一旦去接触佛学,去了解佛学,它很快会给你带来一种平静状态。但是同时佛学在东方的传承,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有各种仪式,这些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西方的有识之士,就把佛学的要义提炼出来,并结合欧美现实,打造成了民众易于接受的形式。
比如,将正念引入美国的乔·卡巴金,创设的正念减压课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可以说是佛学思想与美国现实结合的产物。
美国社会很强调认证机制,干什么都要认证。MBSR这种认证机制恰好迎合了这种认证文化:给你发一个证书,你就是被认证的老师,可以去教这样的课程了。
这种设计就把正念冥想跟宗教、佛学隔离开来了。但这种隔离只是体现在语言上,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正是因为佛学传到西方,原来比较深奥的佛学语言被转化成非常通俗的西方语言,再翻译成中文,就彻底成了白话文。
佛学在西方能够兴起,也是弥补了西方哲学的空白。西方哲学仍旧基于逻辑推理,实际上还是基于语言,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平静。这恰好给东方哲学留了一个空档。
换句话说,之前西方哲学一直在想,然后佛学进来之后,告诉你说,你可以不想,这就好像发现一片更广阔的新大陆。
因为当你不想的时候,你才有自由;而想来想去,只有痛苦难受,这就是西方整个哲学体系的一种误区。
这也是为什么在20世纪,克里希那穆提对西方哲学有一个重大的撞击。克里希那穆提把东方智慧用通俗的语言、深刻的诠释,放到西方主流的语言体系中来。当你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克里希那穆提的话,难以反驳。
他的辩,是为了让你不辩。
那又怎么看待近年来,正念冥想的语汇回流中国呢?
MBSR正念减压课程的流行,是让人依然生活在西方现实的情况下做的一些调整。需要承认,这肯定有效果。
但问题都出在「自我」上,我们是依然让大家保留自我的概念,还是要追求无我?若保留自我的概念来调整,它的作用就非常局限了。
而佛学的精髓是无我。
很多西方人很难去接受一种佛学的培养,反而是正念的语汇特别适合西方人的现实。
近年来,正念冥想回流到中国,也有现实基础。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的发展模式和西方很像,也强烈唤起了很多人的自我意识。所以,中国人的心理挣扎和西方人的挣扎有类似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当正念从西方国家再返回到中国社会之后,依然有很好的作用,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
因为它和佛学的语汇不同。佛经的语言太古老了,有点脱离当下社会,大多数人都读不懂。
禅,也遇到这个问题,由于禅的语言和当今生活太远,所以我们把它束之高阁了。当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去看心理学的书籍,去了解正念冥想,但很少会直接想到禅。
我们在传播中,多用正念冥想的说法,主要是考虑到近年来这个关键词使用较多。但实际上,就是禅。
话说回来,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因为内心世界的本质无法用语言描述。如果大家无法准确理解内心本质,我们用哪个词都不行。
所以,要抛开语言。当我们真正需要做正念冥想的时候,不需要用语言去描述,只需要去感受、去观察。
好,以上就是本期的空唠唠,感谢收听:)
注:今天的题图中,是一个在冥想的地球,它摆出了一个特殊的手势。其实,在冥想中,摆出什么样的手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姿势要放松,不必让大脑在静观时还惦记着手。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就可以了。
分享者Cico,在读博士,坐标荷兰,研究兴趣涉及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信息的交叉领域。和西方现实的深度碰撞,成为他彻底探索内心世界的动力。修习正念冥想带来的深刻的感悟和转变,让传播正念成为一种新的人生使命。个人主页https://hi-it.or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