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
游记|悠古之思·潭柘寺

游记|悠古之思·潭柘寺

作者: 净亦 | 来源:发表于2020-05-15 10:00 被阅读0次

文/图 净亦

夏游潭柘寺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但是山门前池水中的那两簇莲花印象还是颇深。山门中多有莲花、荷花,佛门中也视莲花、荷花为圣物。然而未进山门便观荷花的确实少见。

池中巧妙布了几个喷水的管道,让一池水活了起来,水珠喷溅在莲花和莲叶上,显得颇为灵动。睡莲以其特有方式诠释着佛语。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俗语有云:“先有潭柘寺 后有北京城”。

在潭柘寺内有一棵不知于哪个朝代,哪位高僧大德在寺内毗卢阁前种下的一棵银杏树。这棵银杏树沐浴着佛光,守护着寺院,并且越长越粗壮高大,伴随着寺院走过千余年的光阴。这棵银杏树便是在清朝时,乾隆皇帝亲笔御封的“帝王树”!

“帝王树”的名号盛传于清代。每有一朝皇帝登基,就从此树的根部长出一枝新干,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每当有一朝皇帝驾崩,树上便会有一枝树杈折断。它的生长凋落与帝王的更替存在着极为巧合的联系。因为它的灵性,乾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此树为“帝王树”。这是迄今为止,皇帝对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其地位远在著名的泰山“五大夫松”和北海公园的“遮荫侯”之上。

潭柘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皇家寺院的气质闻名于世,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史,帝王树则伴随着潭柘寺经历着历史的沧桑沉浮。

清代诗人孙雄在《咏潭柘寺辽树诗》中写道:潭柘寺前帝王树,至今车盖尚童童。千年王气消沉尽,香火空繁三月中。

无论是山门前的睡莲,或是毗卢阁前的“帝王树”。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佛之真谛,传递着佛的真言。

相关文章

  • 游记|悠古之思·潭柘寺

    文/图 净亦 夏游潭柘寺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但是山门前池水中的那两簇莲花印象还是颇深。山门中多有莲花、荷花,佛门...

  • 简述杂志,发古悠思

    一 远方小镇,引我满腔古思 万山围湖,千峰成岛。叠彩峰连,排岭纵横者,杭州千岛湖也。 身居斯土,看狮城故貌,赏徽州...

  • 游潭柘寺,赏玉兰花 | 惟愿:十里花香,开到荼靡!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提起潭柘寺,老北京人总会说起这句老话儿。这足以说明潭柘寺的年代之久远,名声之雀跃。 ...

  • 悠古

    小路通悠古,两旁桂花树。青石板桥过,往事乱思虑。人生几十秋,天地间悠游。憾壯志未酬,今又一晚秋。

  • 登幽州台歌

    前 不 见 故 人, 后 不 见 来 者。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

  •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山前水阔悠野间, 风轻花韵绕故土。 忆古往思先人训, ...

  • 小雪 夜之悠思

    戈 木 温茶未转凉, 秋心已半张。 浊酒撒热土, 君意飞钟鼓。

  • 悠思

    前世相约今生缘,童蒙嬉戏,入学手相牵。秦巴山下同日月,求知路上笑语欢。 同窗读书十数年,转瞬分别...

  • 悠思

    今天去了训练场,可能是因为想见的人是他吧 相见不如怀念,唯安 今夜月圆满,何时心满圆

  • 悠思

    最近想法比较多,每每如此,就想着不如记下来吧。边生活,边思考,悠然自得,思绪万千。 说到生活,自然离不开读书,读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悠古之思·潭柘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ht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