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小熠
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
金句: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它称为“等死模式”。
感悟:
一、
“小熠,你要买书不,一起买便宜哦~”朋友多多来询问我。
记得上一次我买了6本书,就是和多多一起拼单的,而多多,上次买了15本。
“嗯,我有5本想买的书,你呢?”我问多多。
“我这次要买13本。”多多开心中带着些得意说到。
“又买这么多,你上个月的15本看完了吗?”
“没呢,我大概看了两三本吧,其余的还没开始看。”
“那你为啥还要买?”我很疑惑。
“因为我觉得这些书我都很想看啊,而且别人都推荐买。”
“可是,书太多你怎么看得完呀?”
“屯着呗,即使没看完,看着这些书我感觉自己也很有学问哈哈。”多多开玩笑的说到。
“那你准备啥时候开始看呀?”
“等等吧,我做了计划,明天就开始看!”
过了半个月,我想起来这事问多多,”你书看得怎么样了?”
“没看呢。”
“说好的计划呢?”
原来,多多第一天没看是因为她想找个绝对适合看书的安静环境,
第二天没看是因为,她想找个有太阳的日子,
第三天、第四天没看是因为,每一本都想宠幸却无从下手,索性好好思考再开始,
而第五天、六天、七天...到现在都没看,是因为,反正有时间,屯着呗。
多多没有看书的原因从来不是“没时间、没环境、选择太多”等等理由,而是她一直在等待,从来不开始。
二、
古典老师说:“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古典老师将这一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我们身边有“等死模式”的人吗?或者说,你自己是“等死模式”的人吗?
肯定有,比如很不幸的,我身上就带着这一模式。我以前买了很多的线上课程,有写作,有理财,有职业规划,还有公众号运营等等,我真正看完的有几个?一只手绝对数的过来,其余的还静静的躺在手机里。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喜欢屯书的习惯?你是否买了一堆线上课程还没有听完?你是否报了健身班而迟迟没有参加?你是否做了减肥计划却没有行动?你是否信誓旦旦说要日更文章,却总是看不到文字踪影?...如果有,那么“等死模式”已经在你身上出现了。
既然这种模式很“等死”,为啥还这么频繁的出现?
001内驱力不够
很多人喜欢定计划,买课程,源自于当时的冲动。比如,我看到走在路上苗条的小姐姐,于是我定下了一个月瘦10斤的详细目标,但是过了两天就变着法子的等待,这就说明我不是真正想减肥,而是当时看到苗条美女时的一个想法。再比如买书,当时内心雄心壮志,过后就持续等待,这些想法完全出自冲动,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002等一个完美的配置
“今天心情不好就不看书了吧”、“今天看起来要下雨了那就不去健身房了”、“等明天太阳好我再去图书馆”...“等死模式”总是在找一个完美的配置,这个配置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甚至是“温度”等,总之,为了这个“完美”,可以无限开启“等死模式”。
003担心成本和结果
比如和老板商量一个新计划,你却在担心这个结果可能会失败,所以迟迟没有打电话,拖的越久越不敢进行,久而久之就持续拖延。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先考虑到了结果和成本,而逐渐消耗自己的心力,慢慢就变成了“等死模式”。
三、
既然知道了“等死模式”的来源,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001寻找自己的初心
没有任何人是想过着“等死模式”的,但是往往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其实和自己的心智模式有关。时常问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初的梦想是什么?”“我现阶段最需要做的有哪些?”“我该怎样朝着我的目标前行?”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复盘中,会寻找到最初的梦想和内驱力,能推着你前行。
002学会尝试
特蕾莎修女说过:“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不尝试,不开始,你只会失败;而愿意尝试踏出第一步,你还有50%的几率成功,为何不试一下呢?
003坚持行动
尝试是破解“等死模式”的一步,坚持行动则是消除“等死模式”的有力武器。只有行动才有可能化解你的焦虑、困惑。猫叔说:“不去做,然并软。”动起来才是硬道理。
四、
“等死模式”的培养者是我们自己,而能打败它的也是我们自己。不要再被“等死模式”带来的持续焦虑所拖累和痛苦,动起来吧,去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