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吃过午饭,马不停蹄赶往成都市高新区西芯小学,参加成都市陈曦名师工作室会议,赴一场专业学习成长的约会。
首先聆听了曦校关于名师工作室的本期工作指导,分别从“文化主题”、“教学主张”、“发展愿景”、“发展目标”、“集群发言”、“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工作室的小伙们进行了指导。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2462/193936fe222015e8.jpg)
01 聆听曦校 集群发展模式创新
陈曦工作室,一个优质的集群。有着优质的思想境界:正知、正念、正道。有着优质的发展实力:学习力、实践力、研究力。
曦校是工作室的导师,从教师的集群发展,讲到学习力决定你的竞争力,每一个小伙伴要做好自己的持续性发展规划。
对于这点,很有感触。一直以为,作为郊县的老师,加入到这样一个团队里,只是偶然,与大家的差距真的好大。不仅仅是年龄,也是因为不够自信。很多时候,不愿意多交流,更多的是安静地做个聆听者,贪婪地吸收着导师以及小伙伴们精彩的言论。
首先要树立正知(正确的认知)有着正确的价值。必须要有一些念想,有一些执念,随时关注群里的活动,不再做为一个边缘人,积极向小伙伴们一起学习,逐渐实现自己的个性成长,个性的教学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2462/194afb72e9d22539.jpg)
02 反思自我,自由与集群共生
曦校给我们提到了“三主”课堂,“三力”生长。以学为主旨,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开发原动力,培育融通力,发展创生力。从“三主”、“三力”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明课程”课题研究,明课堂的“三主四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其实与曦校提到的“三主”“三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并不矛盾,如何二者相互融合,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但我可以依靠工作室的优质集群,借助33学习共同体,进行常态研修,通过自主探究,结合校本研修,融通小伙伴的资源,不断去尝试,反思,再实践,构建自己的课堂,形成一个独特的自我。自由与集群共生,出彩与喝彩同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5612462/d231b8298edbe6cc.jpg)
03 聆听伙伴分享 感悟基础语文教学
非常感谢西芯小学的廖娟、小蓉、丽霞三位老师带来的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分别从三个版块进行,各有侧重点。整体着眼、点上着力,给予老师们最有用、有效、有味的教材解读!随后,其他小伙伴的精彩分享,也是认真聆听,随手记录。
现在都在说“大语文观”,面对新高考的改革,学好语文尤为重要,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该如何挑起基础语文教学的重担。
作为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下学期即将进入六年级,到底该如何去教学呢?听完老师们的分享,也有些自己的思考。
我属于比较愚笨的那种,如同那只慢慢爬行的蜗牛。百度了一下,摘了了一段:分析教材最好的方法是结合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教材、教参、教学资料等,按全书、各部分教材、章节等层次进行分析,通常采取“读”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最终把学习要点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1、教材分析,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结合当下提到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教材分析,个人认为,教材是关键。必须考虑到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关于小升初,我们又如何做好衔接?
2、教材分析,关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语文老师首先就得研读《新课程标准》,课标讲得非常清晰,分为四个学段来进行阐述。非常重在内容,怎么教?听课老师,我能听到些什么?能发些什么回来?解决我的什么问题。
3、教材分析,做好教材的加减法
教材只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该把这个范例好好分析利用,方可进行举一反三。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第三个老师关于小升初知识点的链接。首先很感动于她们有着一颗慈母般的心肠,说到初中的孩子好辛苦,每天学习到深夜,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母亲,深有感触。我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好小学这六年时间,帮助孩子们积累知识,减轻初中的学业负担,把不必要的背诵积累的时间省出来,投入到其他学科中。想法固然很好,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去把控,找准小升初的切入点,做好两者之间的链接。
何为“链接”,百度了一下,是指在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小学与初中,课文与课文的链接,总也应该有个链接点,比如:内容的链接,作者的作品,写作的方法,还是什么?必须找到之前的点,方可成为一个整体,既不影响小学的教学,也不会有提前初中教学的嫌疑。纯属个人愚见。
曦校的总结发言,很有含金量,也让在座的老师们茅塞顿开。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四个层面的提高: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方法的运用,感情的升华。
04 着眼未来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本学期,4月读书活动,阅读、演讲、写作。结合《儿童立场》触发你的教育感怀,自己的做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小的切入点,聚焦某一个观点。(切记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5月份,成都市未来教育家联盟到实验二小进行活动,让我跟尹老师主动参与发展论坛(文化引领、成长论坛、课例研究)由衷感谢导师曦校的悉心指导,倍感压力。
回来的路上,与尹老师一起探讨。以后还要好好读书,当然不在读得多,而在于读得精。慢慢前行,做一只努力的蜗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