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去雍和宫就被震撼到了。
雍和宫最初是清康熙帝为第四子胤禛建的雍亲王府,胤禛即位为雍正帝后改称雍和宫,他的儿子乾隆帝诞生于此,有了两位帝王的加持,其地位自然无比显赫,博得“龙潜福地”的美誉。1744年,雍和宫改做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藏传佛教事物的中心,也是我国规格最高的寺庙,里面的宝物理所当然的多如牛毛。
其中最典型的即是“七宝”:26米高独木弥勒佛、99龙楠木佛龛、紫檀木五百罗汉山、乾隆“洗三”楠木盆、青铜须弥山、紫檀长寿佛塔、狻猊铜香炉。它们个个做工精湛,用料考究,体型硕大,堪称举世珍品。其实,雍和宫里随处可见奇珍异宝,比如鼓楼旁的大铜锅,其直径两米,深一米五,重达八吨。每年的腊月初八,雍和宫的僧人便会用它熬粥,以供佛和给皇族、王公大臣及僧众食用。
在雍和门前蹲着两尊威武的铜狮子,它们看起来锃明瓦亮,犹如刚刚新鲜出炉的一般,我还以为是现代艺术品,可落款竟然是“大清乾隆年造”。而类似的老物件遍地皆是,但见多了我就有些无感,反而是一些小细节颇有意思。各个大殿中都有值班的喇嘛,他们身着绛红长袍,手持念珠,静静地守候在岗位上。我转到东边的一个偏殿时,见一少年僧人正襟危坐,双目微闭,似是在默读经文,可脑袋时而低垂,又猛地抬起,原来是困意袭身,其与课堂上偷睡的学生无异呀。
而最令我倍感意外的是雍和宫中人流如潮,进门得排队,请香要排队,购买法物需排队,开光处还列起拐着数道弯的队伍,天王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前更是人稠似粥。众人纷纷举香过头,四面三拜后焚香祷告,院内因此烟雾缭绕,飘渺为云,昭昭霭气间犹如蓬莱仙境。人们皆是满脸的虔敬之色,好像生怕心意不诚而失灵验似的。在进绥成楼时,一对中年夫妻走在我前面,男人无意中踩了一脚门槛,女人立马小声怒道:“不懂规矩!”我即被吓了一跳,举手投足间都加了小心,生怕坏了佛家仪轨。
可我又倍感压抑,再加上殿内不许拍照,便匆匆溜了一圈,而突然一阵欢笑声引起了我的好奇。原来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在转经筒,铜质的大筒快赶上男孩的身高了,两人欢快地推动着经筒旋转,犹如找到了一个大玩具。我也被他们的开心感染了,顿觉轻松了许多,而内心又陡升无限感慨。
世人常说:佛不度人,惟人自度。可为何还要将佛祖、菩萨、罗汉、金刚奉为神祗,让他们高高在上,给人以压迫感,甚至是畏惧感,而且还要请香购物,难道佛也见钱眼开吗?众人敬佛更多的是在花钱求一份心安而已,与其如此,莫如日行一善更可自度。所谓自信为宝,自修成佛吧。
雍和宫的烟气迷离了我的双眼,也呛开了我的心窍。以后,我肯定还会再来逛这座皇家寺院,但不是为焚香,而是去轻触文物背后的故事,去邂逅困乏小僧与顽皮孩子那样的一瞬。返璞归真方能够洗尽铅华,拨云去雾才可见庐山真面,任何的矫情必然包藏利心,以利灌顶,焉能菩提正觉?
2024.5.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