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自己经常用生活中的事例,还在看到的书中的内容和叙事做对比,然后发现自己更偏好叙事。。。
比如今天早上,一个朋友说,我得接着“虐"自己呀!我就立即说,学叙事吧,叙事会很温柔,不用“虐",而且,我并不认为只有“虐”才能到我们想去的地方。
当朋友说了她的论点时,因为有了更深的触碰,让自己走的更快,对自己的成长也很好~虐虐更健康,哇!她我和的看法很不同耶,这时我才警醒,是哦,每个人都可以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不是我喜欢怎样别人就会喜欢怎样,不是吗?
再想想前几天在书上看到的实例,当时我自己也在想,这好像和叙事不太符合!我的思考是什么什么时,其实我自己说完后就觉得哪里不太对了,只是还没有感知到具体哪里不对!似乎带着傲慢,带着评判的眼光来看待。
当今天这件事再次发生时,我突然明白,我可以把叙事做为一种参考,可以去思所它与任何事情、观点的关系,而不是用叙事作为一种标准,来评判哪些好或不好?当有的评判,就少了好奇,也少了探索下去的好机会。。。。
当用叙事做为一种标准来当评判时,它本身就违背了叙事多元共存的精神。
哇,有了这个发现,突然眼前更加在开阔,也有些感叹,每个时期的理解真得很不一样呢!原来,老师讲过,道理似乎是那么的简单,明了,当实践起来的时候,还是会容易走偏,然后再回来调整,继续走。真好,有了反思,才能更好的向前走!
感悟:尊重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允许别人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