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2753/a12ddbf25198b095.png)
前几年学习篆刻时,读了几本书了解了一些印章史,知道了一些历史的篆刻名家,恰值当时流行地摊文化,就想试试自己的水平。周末跑步时看到一个地摊后就经常去逛逛,也没什么明确的目的性,买了不少东西。后来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多,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直到了原来买的是一堆破烂,就当是自己交学费了,还好比较谨慎学费交的不高,可以接受。
逛地摊就是随便拿起来看看,主要买的是感兴趣的书和印章(章料和印章)。书没啥吃亏的,不买那种贵的稀缺版本的,只是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价钱也便宜,还顺便锻炼了砍价的技能。印章在地摊上出现的频率不高,都要去角落里扒拉。看到有些章料挺好看的,雕的有好看的钮,拿在手里也挺光滑;还有章料很大,上面雕有薄意,要价也不高,还能再搞下去一些,就买了回去。在刻的时候发现很难刻,使了很大的劲才能刻出来一条小白印,后来才知道这种事用石粉压制而成,压根不是天然石材。只能当个摆设,没啥用,不知道机器能不能刻得动,随后赶紧压制住自己买机器的念头。
除了章料还有现成的印章,常见的楷书印章和明显不是石材的直接过滤掉,还有一部分边款是名家印面内容质量不高的内容。对当初的我来说后面那类对我的迷惑性比较大,印面印文能识读,但是看不出好坏,边款内容是手刻的应该有点功力,这个时候就很犹豫了。店家一搭话,我就开始逐步迷失自己。当自己再辨别犹豫中,店家一搭话就没考虑东西的价值了,只想着怎么以更低的价格成交。回到家后,找落款人的姓名去研究,看印章风格是什么样的,边款风格是怎么样的,边款内容是不是在作者存世的时间,大概在作者的多大年纪,这个年纪的主要风格是什么样的,印文内容有没有在书籍中出现过,或者被别人引用过。后来发现都没有,一切都没有,再后来随着自己审美的提高,绝不会去买当初购买的东西。时空的局限性,现在不能说现在回到小时候哪些事情是不对的,我不去做。
还好的是那些印章是正经石料,后续可以把印面和边款磨掉,刻自己想刻的内容。通过那一段时间的锻炼,也学到不少知识。看到一些卖玉的,手镯手串那种我不懂直接略过,有玉的章料,但是玉的硬度比普通的印章石材高出很多,不用专门的器具是根本刻不动的,目标是学习篆刻,提升水平,这种材料也不会要。
后来再逛的时候感觉很没意思,只对印章这块,发现没啥好东西,一种就是石粉或塑料压的章料,吃过一次亏后就不会再上当了;仿照的印章连高仿都算不上,粗略的仿制,印文质量以及印文内容的制式和文理都不通顺;还有很多西夏文的铜印,很多不同的钮,印文是一样的,网上很多同类,某宝上一搜一大堆。对见识提高的我认为地摊质量不行,对新手期的我来说也是一个磨炼提交的一个过程。
对于经济实力不高的自己来说,逛地摊还是要多看少买,看一些东西记下来回去查资料,多了解多看,不能被摊主的一顿忽悠迷失自己。最好的是系统的学习,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地摊上补充的资料填充到自己构建的系统中,这样就不会轻易被忽悠。其实一个系统建立后,对其它门类或领域的也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自己系统了解的东西作为佐证就能排除很大一部分质量不行的东西。更高级的时长需要自己专业知识更扎实,多看少买多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2753/0e72444f828acbb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