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算得上是我第一个接触的哲学导师了,吸引我的除了他那孤寂又传奇的一生,还有这本《不甚孤独,就无法脱离庸俗》。
叔本华是我在很早之前就听闻过他的名字,在高中时期被老师说是不正经的课外书中见过他的图片,眼神凌厉有神,面容饱满,最有趣的是他的头上的两个羊角般的白发,总忍不住心中一乐。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他的一生,才知道他自成一派的哲学体系,才知道他这个旷世奇才的深远影响。
但他的文字并不是像他的人生一样充满悲观,而是像朱自清的散文般流淌在书中,我认为这个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一生反而快乐而丰满,他像是举着悲观的幌子,过着孤独又安逸的快乐生活,因为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太多的幸福和快乐,他爱思考,他爱孤独,他爱悲伤,但这一切都在他看清生活的本质后,真诚的热爱这个世界,故他思考,故他喜欢孤独,故爱悲伤。
其实我在想一个人短短的一生,他(她)究竟能干些什么事,ta的生命中的那些情感牵绊,那些社会禁忌限制,那些人类历史的趋势,哲学家常常说那些人生的深度,人生的广度,但到底是怎样的标准,我不知道,但叔本华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的答案,他的一生有着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他思考哲学,思考苦难,思考人类永恒的悲观。
其实我是这样评论叔本华这个哲学体系的,他的人生拉着哲学的旗帜,描绘着一个完整的悲观主义,而悲观是人类文明一个永恒的命题,我也知道,凡是一些拥有伟大思想的人物的著作里,都藏着对人类命运一些永恒主题共同的展望,类如爱,自由,悲伤,性,本源,人性,但总归来说,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都是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万物本质的,我们也知道,任何东西都有它的范围和缺陷,有时候我想跳过一个纬度来思考人类,假如我是一棵永生的树,思考整个人类命运,又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六界之外的东西,我不活在这个蓝色美丽的星球上,我或者只是作外一个外太空漂流的垃圾,来思考整个人类的命运,那么人类又是怎样的一群生物呢。我也不知道,我只提供一个思维的口子。
有时候在我的思维里仅仅是把整个人类当成一种万兽之中最普通的一类哺乳动物,我不去考虑万物之灵的优越感,我想他们最简单的交流,做爱,生育,成长,衰老,死亡,我把人类想成一个生下来的孤儿,他像叔本华一样仇恨异性,他孤独永恒,悲伤永恒,死亡永恒。
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去政治家在这群动物里是什么角色,我又去思考哲学家在这个种族里扮演着怎样的存在,另外我还在思考自己本身是怎样的身份标签。
《不甚孤独,就无法脱离庸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