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两个女人,三次抹泪

两个女人,三次抹泪

作者: 萍果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0-07-25 23:10 被阅读0次

前两周看了央视纪录频道的纪录片《二胎来了——在一起》,一直想想写点什么,却没有整段时间。全职妈妈的时间都是碎片。

《二胎来了——在一起》最打动我的地方,真实。

这部纪录片没有傻白甜被总裁追的套路,没有角膜和脚膜都分不清的罗子君却突然开挂逆袭,也没有混得了太太圈,拉得了各路人脉,做得了生意,充满主角光环的顾佳。

这部只有几十分钟的纪录片,所有镜头都围绕一个家庭因二胎的到来,家庭关系的真实变化,家庭成员的主动或被迫成长轨迹。

反映的是真实而平凡的生活,真实又普遍存在的各种家庭矛盾,真实又让我们每个人不能不面对的社会问题。没有那么多套路,没有波澜起伏,只有两个女人,代表两代人,说到伤心处三次抹泪。

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相识像一场电影,非常浪漫。他们都是大学生,一个就读长沙,一个就读株洲。大学时候在同一趟火车上相识。因为几十分钟的缘分,互相留了电话,后来恋爱、结婚,定居长沙。

2012年,这对小青年有了第一个孩子。男方父母都健朗,从农村老家过来帮忙,一起住。这样五口之家组成。男主角女主角因为有老人的帮忙,有孩子后,继续上班。尤其是男主角,似乎感觉不到生活得压力,还可以花很多时间游戏。当然周末小两口,会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玩。一切都那么和谐,岁月静好。

2019年,这个家庭迎来第二个孩子,女主角的生活开始有很大变化。这位二胎妈妈考虑到年龄和身体,孕期就辞了工作。开始全职妈妈生活。

二宝生下来后,女主角奶水不足,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没什么奶水,二宝又对一般的牛奶过敏,孩子营养不良,一家人经常跑医院。

女主角和家婆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养育冲突。比如女主角对孩子肠胃不好,主张用益生菌。而家婆则到处打听偏方把磨碎的药粉偷偷参在孙儿的牛奶里。各种争执开始激发,家庭的琐事,两个女人在操心,意见相左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女主角与丈夫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男主角一直在母亲的保护下,很少顾及家庭,“因为有母亲的照料,我觉得家里没什么事”。这是男主角一开始的想法,️下了班还可以和同事聚聚会。玩玩游戏。对妻子也是关心不够。好在男主慢慢意识到妻子的情绪低落,意识到母亲已年迈,很多事照顾不来。也慢慢花更多时间陪大宝。夫妻间的矛盾才缓和。

其实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家庭的男主角是这类,你说不上他不负责任。他只是觉得有父母帮着呢。但似乎忘了他已是丈夫,已是父亲。这两个角色,是他父母替代不了的。尤其在家庭多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如果男主角不作内省,这样的家庭,父辈再能干,也会出现危机、甚至破裂。

女主角离开工作岗位后的低价值感,也日益明显。也更加敏感,自卑。感觉自己很无用,孩子都喂不好、不配做母亲。面对镜头女主角说了几次觉得自己真的很无用很无用。那种被压抑的情绪几近崩溃,泪流满面。女主说,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有产后抑郁。这镜头估计很多全职妈妈看了也会跟着掉泪。

也许女主角自己也感觉到了,脱离工作岗位没了安全感,而二宝比想象的难带,冲掉了新生的喜悦和幸福感。宝宝身体不好,认为是自己带得不好,又无价值感。在二宝八个️月时,女主重新返回了职场。只是不再做外贸,而是考了教师编制。

教师工作也许挣得不多,但女主角表示喜欢这个职业,也能照顾到家庭。镜头下,站在黑板前书写的女主角,充满自信,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做全职妈妈的时候的崩溃相比,女主确实很适合重新回来工作。

女主角也慢慢能见到家婆的辛苦,感谢家婆帮助她带孩子,自己有重新工作的机会。也意识到家庭成员之间更多需要宽容。不管怎样,小矛盾虽然还有,女主已从情绪低谷走出来。女主角的情绪稳了,这个家庭也便稳了。

很多人都理解不了全职妈妈的辛苦,认为不就看看孩子,做做家务。有啥崩溃的。真正做过的就知道,全职妈妈,比一般的工作累。全年无休。非常狭窄的人际关系。比做家务锁事更累的是不被看见和尊重。我们如果出去工作会有份薪水来衡量。挣多少钱就是别人眼中的价值。在家忙碌,就被认为没有工作。书白读。

如果孩子好带则罢,不好带,孩子一病,妈妈本身就会心力交瘁,有些家庭甚至全家齐怼。所以很多朋友问我做全职妈妈累不累。我会很诚心告诉她累。尤其是像纪录片的女主角那样带两个甚至多个孩子。

是做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衡量。我们庆幸生活在这个可供自由选择的时代。

如果在工作事业中更能找到自我,那就去工作。就像这个纪录片的女主角,重新工作后更有自信。这样的状态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她的孩子们,都比她在家忙碌好。并不觉得每天崩溃或者抱怨的妈妈带孩子,会比奶奶或者职业的保姆带得好。

要是觉得带孩子更幸福,你能感受到自己作为母亲的价值,同时放弃工作又不影响家庭整体开支,那就做全职妈妈。

当然,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对职业的选择或多或少会有些平衡和变动。这不是我的建议,而是我眼见的事实。

就我身边的同学,无论是高中同学还是大学同学。无论她们结婚前是做金融、外贸、还是旅游服务行业。当妈妈后,大部分都转型从事教育行业。或作培训机构老师、或作学校老师。其次,较多在医疗、健康行业从业。

如果社会希望更多女性在孩子的培育上花更多心力。肯定需更为全面的社会保障机制。

这部短片,给爷爷的镜头比较少。更多放在男主角的母亲身上。有个轮切的分镜头,印象特别深。这位奶奶,一大早给孙子泡牛奶、准备一家人的早餐,然后给细心地大孙女梳头发扎辫子。看她忙忙碌碌的样子真是位能干的奶奶,也是位爱孙子孙女的好奶奶。

即便这样,这位奶奶也表示,心力不足,孩子没生病都好,趁自己年轻帮得上忙,家务活多做点是点。照顾好家里,儿子儿媳才能安心上班。但娃娃生病了,各种矛盾就都来了。她担心儿子媳妇的责备。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说着,也似乎有很多委屈,开始掉泪。

这里奶奶掉泪,我相信也是很多家庭的家婆现实面对的问题。自己尽心尽力带着,因为和下辈的育儿观不同,难免冲突。

从另一方面看,也是替自己媳妇掉得泪。如果没有家婆的帮忙,女主继续做全职妈妈,那她家婆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她需要面对的。做不完的家务和孩子出现小问题。因为孩子无论是谁带,都可能生病。这位家婆比自己媳妇更尬的是,她并非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却又需要面面俱到照料孩子。做不了主,却要承担很多的责任。

隔代养育的矛盾存在大多数家庭。我们都清楚,却又摆脱不了。一方面,我们希望有清晰的界限感,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父辈的帮助。

因为现实给年轻人的压力太大。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如果按正常的八小时上班,要买房在城市定居,家里一个人上班根本养不了全家人,更别说两个孩子。所以很多人要拼命加班。

两个人都上班,供着房贷,勉强生活,再花钱请保姆又是家里一笔大开销。年轻人压力大,父辈也会算,所以即便矛盾存在,父辈也大都愿意从农村到城市帮衬。

这位奶奶在镜头下,更大的委屈是想家。想自己的老家,想回去照顾自己的母亲。奶奶说,自己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自己没法尽孝。说着掩面而哭。好在这位奶奶的母亲,身体还算健朗,生活可以自理。

这也是现实中很多家庭的问题。“带得了孙顾不了娘”。中国人一向以“孝”治国,以“孝”治家。现如今似乎都在啃老。父母辈带大了子女又要带孙。独独管不了娘。也因此留守老人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个纪录片,只是提到了这个事,这个家庭目前找不到合适方法,连稍微平衡的方式都没有,也许拍片的人也无解。

纪录片结尾,快过新年了,女主趁寒假多陪陪孩子,男女主一起给母亲选了件漂亮衣服。母亲很开心。似乎这一年的委屈都过了,这一年的心寒都被这件衣捂暖了。宝爸也着手准备带大宝出去露营。这个家,因成员的相互理解、宽容开始走向正轨。当然我们也清楚,隔代养育的矛盾依然还在,男主角母亲的母亲依然无人照顾……

相关文章

  • 两个女人,三次抹泪

    前两周看了央视纪录频道的纪录片《二胎来了——在一起》,一直想想写点什么,却没有整段时间。全职妈妈的时间都是碎片。 ...

  • 有感而发!

    孩子是天使,没错!女人有哺乳功能,没错!母爱伟大,没错!可是,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任务!当孩子哭天抹泪,而他无动于...

  • 又到双11,你剁手了吗?

    女人的购物狂欢日,男人的抹泪捶胸日 十一月剁手季,这个月最常见的聊天话题大概就是“双11消费了吗?”双11,女人的...

  • 女人,做好你自己

    作为女人,我想告诉自己:一定做好自己。 首先,学会接受 女人,这一辈子不容易。 小时候,可以依在父母怀里,撒娇抹泪...

  • ……

    哭天抹泪困难

  • 抹泪的瞬间

    每次打工返乡都很沉重,因为没有太多的收入给老婆孩子一个安定的生活氛围。民工本身就是社会边沿的弱势群体。忍受着常人难...

  • 谁占了我的便宜?

    ۶ૈ=͟͟͞͞ ⌨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被男人睡过又被抛弃的女人哭天抹泪的声讨男人,说他欺骗了她,占了她的便宜。我...

  • 三次离婚的女人

    秀莲是我认识的最能折腾的女人。她结过三次婚,又离过三次婚。 秀莲约莫三十岁出头,农村出身,从小家穷。容貌两个字形容...

  • 在轻女的家庭里,“弟弟”才是阴魂不散的噩梦

    打开门看见母亲又在那里哭天抹泪,娟子只觉得眼前发黑。 在第三次被关进拘留所之后,弟弟终于迎来了他的四进宫。赌博没钱...

  • 【歌词】一抹泪

    擦去眼角一抹泪离别在春日暖阳里我伫立原地你转身离去脚步渐行渐远泪眼中你与天青一片伸出手再也摸不到熟悉的脸庞我保持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个女人,三次抹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qm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