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电子书完成了,有一点欣喜。但记得娜塔莉.戈德堡说的:写完了就放下,准备下一本。
写了六年,明白了一点人生道理。六年前总会陷入自我执着之中,认为世界的样子就是自己看到样子。六年后,懂了世界的样子就是看待自己的样子。
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向“水”学习,水的特性在于处下,上善若水,可圆可方。水随着万物的形状改变,但最终流向大海。
同样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正如蔡志忠先生说的:每个人都比自己厉害100倍,只有自己不知道。
我用手写我心,用心感悟一切,不管花开,还是花落。只是看着,听着,感受着。花开是美的,花落也是美的,花开以芳香弥漫着空间,新生在花落中诞生。
文字算不上优美,但在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读上几页,如果还能带来片刻的宁静,那么这本书又有了更多的意义。
人虽面相各异,但感受是一样的,我从表象写到本质,从本质改变自我。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还是喜欢“我在,故我思”,那么就暂定为书名。从阅读量最多之中选了50篇。
写作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在整理电子书的过程中,又重读一遍。像是自己写的,又觉得不像。
其实古今中外的智者已经把道理说尽,我只不过在这些智慧之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在这些思考里,有着过去,现在,未来。写出来让自己足够的开放,过去和未来就不会打扰此时此刻。而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有此时此刻。
当每一个思考都在此时此刻了。就不会受负面情绪的困扰。困扰我们的不是情绪,而是情绪里夹杂的记忆。
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但是治愈需要行动。习惯不改变,那么生活只是在重复。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找一点兴趣爱好,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胡适给了青年人几个人生的方子去保持求知的欲望和理想的追求。我觉得不管在人生的那个阶段,都适合。
1、 总要找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3、 总要有一点信心
而信心是在自律上建立,当把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还有非职业的兴趣坚持下去。那么信心就会建立。
我选择了写作,写作带给我了信心和力量。这个信心和力量源于洞察的能力。限制自我的是当下的幻想,当穿过层层迷雾,才会看到真实。
阳光明媚,感叹天气真好,心情舒畅;阴雨绵绵,抱怨天不随人意,沉闷压抑。但你要知道风雨挡不住太阳,它依然按照自己节奏运行。你只不过被“相”困扰。
记得《心经》所写: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所以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