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比特币投资读书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1

《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1

作者: 知识星球比特币投资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1:55 被阅读0次

2019年1月26日在neat reader开始阅读

1-24页


死薪水要变活,唯有靠储蓄,根据我的观察,你只要遵守“收入-存款=支出”的法则,每个月累积五百、一千,活储也好、零存整取也好,然后就可以选择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开始“钱赚钱”。

除非对财经领域已经有点研究,不然一般人最好还是采取较为稳健、不贪心的做法,我不鼓励用自己的辛苦钱去买经验,否则失败了造成阴影,恐怕会破坏以后你们对投资的信心。

投资标的成百上千种,如果不懂该买什么,也没时间看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投资具有良知的企业家,凭借他们稳健、优质的企业,让你的资产稳定增加。

如果你是积极型的投资人,不妨购买高速成长行业当中的龙头股,例如:兴业银行、恒生电子、东华合创、阳之光、金晶科技、恒瑞医药、百联股份、双汇发展、安徽合力、天地科技。如果你是稳健保守的投资人,不妨购买十大蓝筹股,例如:鞍钢股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证券、中国平安、万科A、保利地产、贵州茅台、中兴通讯、宝钢。

选择龙头股的好处是获利稳定、股价波动不大,固定领取股息,绩效比定存好得多。另一方面这些成长股与蓝筹股还可以获得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资产重估机会,尤其是公司主要成本在海外但收入在国内的企业,可因为人民币升值获利。


除非年轻人有一身好本事,不然我不赞成没有经过体制化的训练,就贸然决定跳出来创业,“好老板必然也是个好伙计”,从一个领薪水的员工转变成发薪水的老板,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临火线,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新闻报导中的成功案例毕竟只是少数。

我也不鼓励白天有工作,晚上还兼职,因为现代人除了公务员之外,几乎个个工作繁忙,都要加班,就算下了班也很难跟工作完全脱离,如果你把它分得那么清楚,可能代表你对工作的付出不够多,那么老板为什么要器重你呢?

话说回来,怠惰的人无法认真工作,抱持能混则混的心态,嘴里念的不外乎怀才不遇,心里想的无非是快点发薪,生活过得肯定不愉快。

我认为把工作经营好、做出成绩、做得有声有色,也是一个很好的理财方法,如果你对投资理财的工具的选择实在没有太多想法的话,那么“储蓄加上竞争力”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坚持“投资自己”一样是了不起的投资理念!


因此,强烈建议你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在理财的过程中获得财富,我提出以下六个原则:

  1、了解自己理财的目的:赚钱与赚多少钱?

  2、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一定会迷失理财的方向

  3、不要高估报酬

  4、不要低估风险

  5、设定获利的满足点与赔钱的停损点

  6、拒绝在股海中浮浮沉沉

  以上6个原则都有助于避免错估投资属性、对理财有不适当的期望。

  投资人在投资时,更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对风险的承受度,也就是所谓的“风险属性”,然后依照自己的风险属性,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规划、资产配置,这才是正确的投资观念。


 股市里有句老话说:当卖菜的大娘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我们也就该赶快撤离股市了。道理显而易见,不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房地产等任何一种投资工具,过度依赖它们过去的绩效与别人的经验而盲目跟风,无疑是最具风险的行为。

  “人贵在自知”,赚钱或者理财的成败,绝大多数操乎于投资人的个性,在理财行为上,首先要了解知道自己握有多少可动用资金。例如经济来源、收支情形、储蓄总额等等,弄清楚之后,再来设定理财目标,才会知道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但是很多人都不认识真正的“自己”,透过投资属性测验,或者经由别人眼中看到自己,他们都急于否认:“不会啊!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发现就算媒体以及专家不断宣传投资理财的注意事项,真正落实的人依然少之又少,以至于出现“保守投资人不保守”、“停损停利未严格执行”等等的投资盲点,但是若能透过自我认知以及严守规则认识自己的盲点,势必能够在投资难度增加的环境中,战胜大盘,实现理财目标。


举个例子来说,2003年到2006年,虽然中国股市涨幅超过四倍,但是海外市场的涨幅也颇为惊人。譬如:中东杜拜股市上涨了14倍,印度股市上涨了4倍,原物料基金上涨近1倍,东欧基金上涨也超过1倍,因此,我建议您打开心胸,除了中国股市之外,海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与可以投资的国家与投资标的。

“等到挫败,才会感觉心痛”这是股票低迷不振,散户被套牢后的感触,我建议投资人打开视野,充分吸收海外市场信息,透过不同市场布局,分散风险,并掌握各地市场成长契机,相形之下,更能掌握景气回升时代的获利机会。


【保持专注】

还有一类投资人坚信:“捡到篮子里的都是好菜!”我们常见一种“贪心”的投资客,他把投资标的列出来,数十档不同性质的股票琳琅满目,他的逻辑是只要有一档赚到就够了,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哪里有能力、时间跟精神了解每一档股票当中的学问呢?而且要把全部的涨跌都计算进来才能反映真正的损益。

截至2007年底,中国A股市场共有1935档,较之2006年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上市公司数量频频创出新高,股票最高价也一度飙升定格在 300元左右。大家试想,几近二千家上市公司,哪怕连分析师也不可能更没必要精通每一档股票,遑论资金有限的散户。因此只要缩小范围,学习专注,不论股票还是其它金融商品,哪怕是自己居住地方的小生意、房地产,找出最适合你自己的致富方式,也可以成功!

以投资大师巴菲特为例,他2006年初因为看空美元,结果亏损不少,惨遭市场取笑,不过他不以为意,可见投资大师都会看错时机,一般人又怎么可能不犯错,但重点在于“专注”二字,巴菲特便坚持不碰科技类股,哪怕指数不断飙高,他也依然不为所动。

但凡人也别泄气,不要光羡慕别人成功,因为不是全部的成功模式都可以移植拷贝,条件背景的不同,便会造成差异。

投资工具虽多,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走,在投资中不断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论你相信的是什么,只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并且严格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

“追求金钱游戏的人,获利不一定好”,不论做何种投资,都务必要了解标的物的属性,在什么情形下会造成盈亏。比较短期绩效会让理财目的失焦,以购买基金来说,我建议基民尽量观察该基金一年以上的绩效表现,至于新推出的产品,更不可忘记与同类型基金相互比较风险报酬率,做为进场参考。


【不怕失败】
第一次投资就成功,你以为你真的很厉害吗?第一次投资就失败,会让你从此裹足不前吗?不管投资成功或失败,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实际上,很多投资专家都经历了两次以上空头与多头市场的洗礼与磨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几乎是每一个投资达人必经的修炼。只要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就一定能从投资经验里汲取宝贵的技巧!

  在金融监理法规对上市公司规范日趋完善的条件下,投资人只要做足功课充分掌握信息,照理来说,多数的投资人应当都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与理财专家的协助,获得不错的投资报酬率,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投资成功,有的人投资失败呢?

  我归纳出最简单的原因是,大多数投资者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决定命运,但是殊不知他们总在思考判断与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被人性的情绪起伏所左右,并没有真正尊重自己的投资原则,所以造成投资盈亏的不同处境。


谁都知道“少吃多运动”是维持曼妙身材的不变定律,不过事情若这么简单的话,市面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减肥产品与减重课程,同样的道理,资产配置、长期投资也是理财的必胜法则,不过投资人要是都能够这样严守法则的话,市面上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传授投资理财心法的书籍了。

投资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为什么许多人还是会投资失败?我认为关键在于“人性”二字,由于贪婪与害怕,我们总是被拉向失败的深渊。

在我投资理财数十年的历程中,我自己曾经犯过错误,我也看过其他投资人身陷困境,几经思考,我归纳出几个常见投资失败的原因:自律不够强、决策不够效率、忘记失败经验、投资标的分散、自信太满、选择不熟悉标的、不明白自己的风险属性等等。

以下的例子,不妨请年轻朋友顺便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掉入投资失败的陷阱中。

譬如说,你可以自我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情境的描述:“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数十种金融商品,而且我选择这些组合的原则,是以市场上热不热卖来决定,当广告极力宣传哪档标的最好,我就迫不及待加码跟进,或者我常常跟朋友打听哪些金融商品的报酬率不错,而且我常常阅读财经杂志的专家明星推荐金融商品……对我来说,自己花那么多的时间做功课也研究不出什么,直接问理财经理或参考财经媒体的推荐比较经济实在。每当股价狂飙,我常常后悔不已,因为自己没买或是买得太少,我总是按捺不住冲动,在买入新投资标的的时候过于急切,但需要执行卖出决定的时候,我又担心行情还会继续飙涨,太早脱手会少赚一笔而犹豫不决。”以上的描述是你的写照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rm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