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思考术》读后感
读完本书,想起自己成长的这一路,忍不住回头去看看自己跳过的坑,有几个坑爬出来的过程艰辛,却也使弹跳力大增,由此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我回头望着被自己填平的坑,面带微笑更加卖力的向前走去……
以为专注很难,却只是以为而已!
自认为大学同高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目标,选择和自我管理。高中没有选择,无需自我管理,远近期目标明显,每天行程既定;而在大学,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也催生出了更多问题,每个人的目标不一定,意味着时间分配不一样,再加上自我管理能力的区别,最后的结果差距就很明显了。
初入大学,时间分配的自由,再加之各种因素的干扰,明显感觉自己专注力下降,学习效率总是难以提高,为此我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尝试番茄工作法,到图书馆这样有氛围的地方,关掉手机,给自己整块的时间去学习等等,却发现收效甚微,该出神时就出神,怎么都挡不住自由飞翔的思维,任脑中群魔乱舞而又无能为力!
直到大二,当我不再为了提高专注力而强迫自己专注,只是想着达成某个目标时,却发现原先求而不得的却是再轻易不过的拥有,之后当我再看到“如何保持专注之类”的文章,我只是笑一笑继续下滑,因为通过自己的经历,我明白,当有了确切的目标及达成该目标的能动性,专注就不再是一种需刻意练习而习得的能力,而只是你本可以!
大学学的都没用,我相信了很久!
我学工科,而在入校两年内一直都在学高数,大物,以及一些工科方面的基础学科,我不知道学这些晦涩难懂且未见其用的知识干什么,加之当时被“大学中学习成绩不重要,需注重实践提升其他能力”的一些观点影响,我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其他的活动当中,保持着一般的成绩水平,一直纠结着学这些不着边际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虽然通过和学长老师的沟通及其他资料的摄入知道了学了不会没用,但内心一直没能说服自己,因为我看不到证据。
直到后来,我们有一个专业课程设计,恰好我们小组的课题无任何前例可循,从整体构思设计到局部参数的确定都要自己确定设计方案和步骤,没有任何经验,没有参考资料。因为我们目瞪口呆无从下手,老师于心不忍给我们指点了一个基础参数的确定方法,而后老师就不管死活了,我们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就研读了一些其他类似课题的设计过程,而后我发现整个设计过程中所用的原理和方法都是原先分散在我当时认为学了没用的那些课程中,当我自己系统的组织过后发现每一步都清晰无比!你看,多么痛的领悟!我用了两年才领悟了两句话的道理:积累足够多的基础知识,才能达成有足够深度的思考,也才有了灵活组织运用的知识库!而这还只是最基础的获益,从学习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是受益匪浅的成就!
努力的捡拾珍珠,却没有一条项链!
估计大家在学习时都有过边学边忘的经历,或者只是记得很多知识却难以运用,这种时候就如同努力的捡了一堆美丽的珍珠却始终没有一条可以佩戴的项链,无可奈何而又无能为力!就连原本光泽亮丽的珍珠也是在杂乱的堆砌下黯淡不少,量的积累不仅没有带来质的提升,反而大量缩水,只留下感动了自己的努力!
蔡叔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比努力重要的是选择,包括对目标和方法的选择,而这就是在挑选可以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以前我只是知道要记住哪些,却不知道怎么记,记来干嘛?我不敢问太多问题,因为要解决就会延伸出一大堆与考试无关的知识点,这很费时间,我不想这样做,我只要记住老师说的重点就好!你看,那时的我多滑稽,以为最省时间最有效的学习却只是在思维局限下的苦苦挣扎,我因为思维方式的一念之差丢弃了那根重要的线,可以将知识系统的组织起来的线,可以串接项链的那根线!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一件件的回忆思考,将之前自己挖给自己的坑一个个找出来填平,这确实很费时间,但也是为了防止我步入更大的坑的最佳选择!我告诉自己走的不需要一定得多快,但必须要稳!在行走的过程中,不妨偶尔停下来问问自己,要走到哪里去,要选择哪条路?
ps:这篇文章顺着自己建构的框架就这么写下来了,好似顺理成章,或应该“刻意怀疑”一下可读性了,哈哈!欢迎自己和阅读过本文的小伙伴指正不足之处,以求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