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体验到了一次传统阅读中才有的奇遇,即在读一本书里遇见了另一本书,并买来一看果然很有趣。在刚读完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里看到他提了一句柯林的《开往伍德斯托克的末班车》,算是意外收获,我更喜欢它的英文名字,因为看上去更简洁一些——《Last Bus to Woodstock》。
在我心里外国的探长或探员形象之前一直是《白夜行》里的那位笹垣润三。如果说国内形象的话应该是最近《漫长的季节》里的马队了。他们大多都是沧桑面孔,有的甚至落魄、抽烟、爱喝酒、生活邋遢,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待工作的严肃认真与坚韧是他们的共性。说到这本《开》里的莫尔斯探长大概也是这类角色,只是我还没读完,爱喝桶装啤酒、泡酒吧、玩填字游戏,喜欢英国文学和瓦格纳音乐。同时智力超群、目光敏锐、充满自信,又诙谐幽默,是我们熟悉的且该有的样子。如果这些都属于通识因素,那么读这本书就需要读者更多关注人物的个人魅力了,以及作者笔下的牛津市的环境氛围了。
我很喜欢酒吧的氛围,可能是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之一。在外面生活的时候经常去当地酒吧喝酒,当然也包括咖啡馆,可能其中富含对于个人的尊重,至少有这个感觉。如果不涉及利益的时候,我是个极其的个人主义者,十分不喜欢集体。个人感受的细腻和复杂,是集体所不曾涵盖的,当然,这个个人是要学习的,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和乐趣的,如果是贫乏且固化的个人那不过是带有集体主义性质的脱单的个人,就很单薄了。
柯林这个名字虽然听过但也只是单薄的印象如一闪而过,如果没有二次见到恐怕我再也不会主动去找他的书来读,尽管和雷吉纳德·希尔和彼得·拉弗希被誉为“英国古典推理三大巨匠”,我也从未知道另外两位的大名。
总之阅读是个有趣的活动。时而我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聊聊阅读或读书,既要说出它的好来又要避免严肃和招人反感的优越感,以很低的姿态且完全从趣味的角度聊书籍是很恰当的。由于古代读书人自视甚高、十分招人讨厌,作为现代读书人有责任努力使之改观,让人们从对书籍、读书虚伪的姿态的角度转变为真正发自内心的乐趣和审美(艺术领域同样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