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灸之则喑

灸之则喑

作者: 医者意也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22:29 被阅读0次

灸之则喑《素问 腹中论》

音哑者,阳邪搏于三阴,少阴之脉循喉咙,太阴之脉连舌本,厥阴之脉出咽喉姑也。然阳邪搏阴之侯,正未易治。甘草,桔梗,蒌皮,麦冬,川连,杏仁,丹皮,生蒲黄,生地。《薛雪》医案

吕元膺治一僧病,诊其脉,独右关浮滑,余部无恙。曰:右关属脾络胃,挟舌本,盖风中廉泉,得之醉卧当风而成喑。问之而信,乃取荆沥化至宝丹饮之,翌日遂解语。

丹溪治一男子五十余岁,嗜酒,吐血后不食,舌不能言,但渴饮水,(热。)脉略数。(火。)与归身、芍、地各一两,参、术二两,陈皮两半,甘草二钱,入竹沥、人尿、姜汁少许,二十余贴,能言。若此三脉,风热中之,则其脉驰纵,故舌亦驰纵,不能转运而喑。风寒客之,则其脉缩急,故舌卷而喑,在中风半身不收求之也。

孙兆治曹都使新造一宅落成,迁入经半月,饮酒大醉,卧起失音,喑不能言。召孙视之,曰:因新宅,故得此疾耳,半月当愈。先服补心气薯蓣丸治湿,用细辛、川芎十日,其疾渐减,二十日全愈。

曹既安,见上问谁医,曰:孙兆。上乃召问曰:曹何疾也?对曰:凡新宅,壁皆湿,地亦阴多,人乍来,阴气未散,曹心气素虚,饮酒至醉,毛窃皆开,阴湿之气从而乘心经,心经既虚而湿又乘之,所以不能语。臣先用薯蓣丸,使心气壮,然后以川芎、细辛去湿气,所以能语也。(即仲景法,虚者先固其里,后清其表。)

一男子年近五十,久病痰嗽,忽一日感风寒,食酒肉,遂厥气走喉,病暴喑。与灸足阳明(胃)别丰隆二穴(丰隆穴在足,胃穴也。丰隆,踝上八寸,胻骨外廉陷中。)各三壮,足少阴(肾)照海穴(照海穴在足心,肾穴也。照海,《神农经》云:在内踝直下白肉际是穴。)各一壮,其声立出。信哉,圣经之言也。仍以黄芩降火为君,杏仁、陈皮、桔梗,泻厥气为臣,诃子泻逆,甘草和元气为佐,服之良愈。

相关文章

  • 灸之则喑

    灸之则喑《素问 腹中论》 音哑者,阳邪搏于三阴,少阴之脉循喉咙,太阴之脉连舌本,厥阴之脉出咽喉姑也。然阳邪搏阴之侯...

  • 读《黄帝内经》素问 腹中论篇第四十 4——厥逆病的治疗方法

    (原文) 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

  • 《喑盲者穷矣》

    这是韩非的观点,原文是“人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则喑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者穷矣。”其意思是说,...

  • 谢锡亮艾灸治疗常见病取穴原则

    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 经脉》篇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

  • 灸法配穴大全

    《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凡属实热的...

  • 人体有多少经络穴位

    可以带给你健康体质。 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

  • 2018-12-25

    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温散寒气、活血行气、温通经络、回阳固脱、升阳...

  • 悟医道真(八百五十一)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脏正...

  • 奇病论

    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名曰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 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名曰息积。不可灸刺,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灸之则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vk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