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人格
你的显性人格:超然者
你的关键词:灵气、艺术、生命力
你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能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万事万物在你的眼中都是特别的存在。这让你在人群中有种超然的气质。
比起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更愿意亲近大自然,你或许还会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动物、植物有别样的喜爱。自然的力量让你感悟到生命的美好、成长的欣喜,这些都能够带给你正面积极的能量来面对生活。你对于“美”有自己的追求,你渴望自己能够沉浸在艺术的美感中,体验生活的诗意和真谛。艺术能够带给你真正的快乐。
你对于生活的真相有自己的理解,你清楚地知道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愈合了自己内心的伤痛,满足了一直未完成的心愿,让自己过好,才能够给身边的人以启示,共同成长。
显性人格带来的影响
较强的成长动力
对于你来说,在这样的影子人格影响下,你会有着比较强的成长动力。甚至乎这种动力会不自觉地散发出来,影响周围的人。你能够感受到,当自己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是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的。例如当自己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跟你产生冲突的对方的情绪,也会平静下来。所以当你感受到这种变化和影响之后,你的成长动力就会变得更强,你愿意为了改变自己,而付出更多的代价。甚至这种成长动力,还会让你去帮助别人,让你也帮助他人成长,使身边的人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较强的敏感性
你有着比较强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可以是针对事件,也可以是针对他人。
针对他人和关系时,你能够轻易察觉出他人的变化,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的,都瞒不过你的双眼。
而针对事件和外界时,你能够感知到状态的关键点以及不合理的点,这会使得你在处理事件时,有一种“直觉”,让你冥冥之中觉得,就应该这么去做。
共情能力强
你对于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也正是因为如此,你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对方的心思,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倾听、陪伴。这也是共情能力的体现。你很容易就能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更深刻地去体验对方的思考方式和情感变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换位思考。所以,你总是会不自觉地试图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开心起来,当你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之后,你愿意尽量去满足对方的愿望,给予对方真正想要的宽慰和安抚。
影子人格
你的影子人格:孤傲者
你的关键词:清高、自傲、不接地气
你有灵气,也有傲气。
你是自信的,对于自己所追求的、所感悟的,你都为之感到骄傲。你懂得自我欣赏,你希望自己能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决策,所以你从不迎合主动他人的想法。你的独特不需要被所有人理解,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在你心中并不那么重要。颇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味道。
或许是因为你对生活和艺术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许是因为旁人跟不上你思考和想象的速度,又或许仅仅是因为你独特的气质,这些都会带给你一种不容易接近的距离感,让人渴望接近你,却又不敢靠近你。
你对于事物的变化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感知到来自外界的负性能量和信息。你很清楚那个你不愿意面对又无法逃离的生活现实是怎样的。你可能会很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这很容易让你陷入到一种对未来的悲观状态之中。
影子人格带来的影响
不接地气
你有强大的想象力和感知力,所以有时候,你的一些想法、观点或是创意,会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因为你的想象力较强,同时你所思考的东西可能会缺少一些边际或者束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想象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好实现,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不接地气,或许是脱离了一些基本规律和原理,所以不妨把你的想象跟现有的条件结合起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让人无法理解
你可能会让人觉得你有点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因为你有着比较强的感受性,能够感受到一些别人感受不到的感觉,所以当你谈论起这些感受时,他人没办法跟你感同身受,反而会觉得你是矫情,甚至会认为你是在引人注意抓人眼球。
容易产生自责情绪
很多人喜欢控制他人,但是你却是喜欢控制自己。你对自我的控制,很容易会使得自身容易出现无助感。
在你理想的状态中,你渴望能够通过控制自己来影响他人。一旦无法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你很可能会因此产生无能感和无助感。
这时候,你会对自我进行责备,你会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还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影子人格的形成原因
童年时的限制经历
如果在童年早期,由于家庭背景、资源、时空等因素,而导致了你没办法向外探索的话,那么当你能够找到自己,开始打破限制的时候,你就会形成这样的影子人格。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一直向往着自由,而当你真的能够打破束缚的时候,你自然也就会想要用尽全力拥抱这种不被束缚的感觉。
创伤体验
如果说,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进行了向外的探索,但是这种探索遭受到了挫折和伤害,这时候就有可能使得你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内部,进行自我探索,这种自我探索会加强你的悟性,使得你渐渐形成类似的影子人格。
* 父母的民主教养方式
还有少部分人,并不是因为限制经历而发展成这样的影子人格的。相反,这部人从小到大,都能够在家庭和社会中,以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来生活。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自然会想要去探索更加宽广的世界,也更加有信心去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去追求内心的互换了。
* 先天因素
如果属于高敏感的人格,那么有可能你对事物与他人的感知会更加清晰,而这种高敏感,是跟先天遗传有关的。
小建议
正念冥想
在自己绷得很紧的时候,不妨做做正念冥想,让自己放松一下。
a. 选择坐姿
选择自己觉得最舒适的坐姿,伸直脖子,让上半身成一条直线,如果觉得闭上眼舒服,就闭上眼睛;
b. 集中呼吸
让意念集中到呼吸,深呼吸到腹部,再呼出,重复呼吸数次;
c. 精神集中
如果精神分散了,不要紧,集中注意力,再呼吸,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腹部那,找出腹部觉得稍微紧张,不适的地方;
d. 观察接纳
观察这种感受,接纳这种感受,继续保持呼吸,每次呼吸都能够让自己更加深入和平静,感到轻松和自然,呼气再慢慢睁开双眼。
降低敏感性,加强钝感力
很多时候,你会有着比较高的敏感性,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增加自己的钝感力,从而降低自己的敏感性。
而钝感力,其实是指迟钝的力量,但跟迟钝不一样,他强调的是对于困境的一种耐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想要加强自己的钝感力,可以试试下面几点:
a. 积极假设,为他人创造一个善意动机
你会很敏感,所以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如果一旦对方做了些什么对你来说可能是负面的,你的反应就会非常大。这时候不妨给对方的动机,进行积极的预设。
除非有证据表明对方是恶意的,否则,都假定对方的意图是善意且高尚的。尽管这样假设会有点不理智,甚至有点笨,但是你先假定别人是善意的,会使得你自己更加快乐舒服。
例如,别人可能只是说,呵,你最近很忙嘛。那你要做的积极假设就是,别人觉得你很忙,替你觉得辛苦之类的。这样用积极的方式进行预设,对你来说你会舒服很多。
b.保留你的判断到最后
很多时候在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会直接给对方下判断。我们会认为对方是怎么想我们的,或者认为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是负面的。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产生情绪反应,轻则自我责备,重则进行还击。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学会一直保留我们的判断直到对话自然的结束,结束之后,如果没有证据,那么也还还是按照善意动机进行假设。
* 尝试自我暴露
你的社交疏离感较强,跟他人保持着较远的距离。但其实你需要明白的是,人际交往是相互的,如果你保持着一个疏离的状态去进行社交的话,对方也很有可能按照疏离的状态跟你社交。
所以这个时候,不妨先学会尝试性的自我暴露。
a. 找到暴露主题
自我暴露的时候,需要一个可暴露的经历或主题,这个经历和主题,必须是真实的,但是这个度的分寸你需要把握,就是最好是那种,你既愿意表达,也有点小隐私的那种。
b. 适当隐藏
自我暴露的时候,所要表达的内容可能会较多。尽管这个已经是你愿意表达的隐私,但是里面可能还存在部分的内容你是不想告诉他人的,那么这时候请你把这部分内容隐藏起来,并且用其他方式进行过渡。
c. 自我暴露
接下里你就可以把你所遇到的经历表达出来,在表达的时候可以赋予一些情感在里面,让大家更加感同身受,这时候别人对你的信任度也就加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