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明确两个重点:
1.不是让自己说的开心,而是让听的人听明白。
2.让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全面、完整,这样才有说服力。
那如何表达,才能让自己的观点更丰满,让对方更容易理解,更快抓住重点呢?
答案是,多用二维观点。
我们平时表达观点,喜欢用一维观点,也就是只强调单一要素的观点。
比如,我们要多做重要的事,它只强调了“重要”这个要素。
什么叫二维观点?
就是,含有两个要素的观点。
比如,我们把做事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重要”维度,一个是“紧急”维度,它们一起构成了“四个象限”。
呈现在坐标轴上就是:
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横轴左边是“紧急”,右边是“不紧急”;
纵轴上边是“重要”,下边是“不重要”。
那么,“做事”这件事,就被划分成了四个象限:
1.重要且紧急
2.不重要紧急
3.不重要不紧急
4.重要不紧急
重要且紧急的事,我们要自己去做。
不重要紧急的事,我们要授权别人去做。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可以有时间再做甚至不做。
重要不紧急的事,我们平时要多做,为未来打基础。
记得多年前,刘同有一本畅销书叫《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如果你是一维观点,你看完这边书后,你会觉得青春就是迷茫迷茫迷茫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如果你习惯用二维观点思考问题,你就会想办法把“迷茫”拆解成两个维度——
比如,拆解成“梦想”和“行动”。
这样就把“迷茫”这件事划分成了四个象限:
迷茫四象限法则也把迷茫的人,划分成了四种类型:幻想的人、实干的人、蛮干的人、躺平的人。
幻想主义为什么迷茫?
因为他们没有行动的能力,或者说没有能力行动。
所以,他们的迷茫,叫能力迷茫。
实干主义为什么迷茫?
因为他们不知道行动后,结果是什么样?是好?是坏?不知道。
所以,他们的迷茫,叫结果迷茫。
蛮干主义为什么迷茫?
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没有兴趣、没有激情、没有……
他们上班工作,下班打游戏,晚上熬夜刷抖音。
他们每天工作仅仅为了糊口,活得浑浑噩噩,不开心也没有动力。
他们的迷茫,叫梦想迷茫。
躺平主义为什么迷茫?
因为他们连活着的意义都找不到,和活死人没有区别。
所以,他们的迷茫,叫意义迷茫。
所以,谁的人生不迷茫?大家都迷茫,只是迷茫的本质不同而已。
你迷茫吗?你为什么迷茫?这是个问题。
我们拿最近非常火的《遥远的救世主》再来举个例子:
《遥远的救世主》《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里有一个核心观点,始终贯穿了全书,就是——
强势文化
什么人拥有强势文化?
什么人拥有弱势文化?
如果我们把“人”用两个维度来划分——
能力和财富
于是,我们看到人被分为了四种——
穷人、匠人、贵人、囧人
穷人:能力差、没有钱
匠人:能力强、没有钱
贵人:能力强、有钱
囧人:能力差、有钱
我们普通人的逆袭之路,有两条轨迹:
1、穷人→匠人→贵人
2、 穷人→囧人→贵人
先说第一条轨迹:
1、穷人→匠人→贵人
第一步:穷人要想办法提升能力,成为匠人
第二步:匠人要想办法抓住机会,让能力变现,成为贵人。
我们再来说第二条轨迹:
2、穷人→囧人→贵人
第一步:穷人要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财富。
这几乎是一条不可能的路。
几乎不可能,不代表完全不可能。
这就有点像穷人喜欢买彩票,虽然几乎不可能中奖,但还是有人会中奖。
《遥远的救世主》里,刘冰就是这样的人。
刘冰一穷二白,他每天都幻想着能一夜暴富。
没想到,他的机会真的来了,他遇见了丁原英,加盟了格律诗音响,顺利成为股东。
这就好比,你买到了一张彩票,它的号码正是大奖号码,只是你现在还不知道,但你只要一直把彩票拿到开奖的那一天,你就必中大奖。
刘冰如果完全遵从丁原英的计划,一步一步按既定的方式走下去,那么他必然会成为百万富翁。但很遗憾,他中途推出了,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成为了他想成为的百万富翁。
刘冰最后为什么自杀了?
本来刘冰就一无所有,即使全部都失去了,还是一无所有,他并没有损失什么?
但因为他有机会成为囧人,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万贯家财,却被自己搅黄了,他受不了这个打击,自杀了。
所以,不提升能力的翻身方式,其实是最危险的。
丁原英说,弱势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靠”字。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发财靠高人,总之,就是不能靠自己。
这是一种期待救主的文化,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刘冰没有退股,他真的成了百万富翁,又会怎样?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你凭运气赚来的钱,会凭实力输干净。”
对,刘冰即使发家致富了,但他是囧人,富而不强,必定返贫。
你看,当你在表达时,把你想说的观点,放在一个二维四象限中去阐述,你的表达就会更加理性、深入、全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