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育——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反思与展望》
What is education?中招监考两天半,看着九年级学生们考试时的种种现状,突然对现行教育产生了一些认识,对未来教育也有一些想法,很想写一写。
用“我看教育”这个标题,看似很大,实则很小,因为我看教育表明我写的不是社会观点,不是专家理念,只是作为个体、个人的一点想法和思索。无论赞同与不赞同,欣赏与不欣赏,理解与不理解,权当是一次个体与个体间的交流,也不必较真计较。不过如果对您自己对待孩子或者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些许帮助,我将无比开心。
一、从考场考生睡觉看学校教育
不用去刻意寻找,仅仅监考两天便可以不断看到坚持不住,睡意沉沉的学生,一个考场少则三四个,多则八九十不止。如果综合各个科目,综合我监考的多个试场,委婉来说,不积极答题而是消磨时光的平均比例或许是1/6。有的直接缺考不来,有的来了倒下睡觉,叫醒了接着睡,最后怕影响别人,老师也不方便再叫醒他们了。
这些在考试中或缴械投降,或消极怠考的孩子,让人看了很难过,我难过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厌学对未来的影响,更是为他浪费掉的宝贵少年时光而感叹。其实,比例数字不重要,因为我们都明白,哪怕是1%的几率,哪怕只有一个人,一旦发生了,都说明这个小孩的初中生活是很惨淡的,很难想象他的三年,甚至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是如何对待课业学习的,以至于会在中招的考场上呼呼大睡。
我们往往能够接受不正常的一些情况的发生,放之大海只是一滴,本能让我们以为这似乎没问题。可是一旦是发生在某一个具体家庭而言,恐怕将是无法接受的打击。对于一个生命的历程才刚刚起步正值大好时光的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将意味着更多。
这个道理,我相信只要想象一下,每一位为人父母的家长都能够感同身受。学生放弃学业就意味着放弃了对未来的许多选择权。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可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有时候却正在确保它一定会发生在某个个体的身上。而且是绝对会发生的必然情况。
因为我们很清楚人和人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想法和喜好想学习的内容可以学得会的内绝容也是不同的。我们把筹码放在老师的循循善诱、智慧幽默或者教育启迪上,以期实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是无法避免却也无法现实的一对矛盾。
道路万千二、从教师工作内容看学校教育
目前教师最多的精力都用在哪里了呢?国家从上到下讲应该是德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是地方从上往下却最重要的是——成绩!分数!没有“人”能拒分数的诱惑,也无法拒绝分数对教育带来的限制。
现代教育,社会教育,最有利、最便利的一面,就是可以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学习公民权义和责任,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团结协作,如何互助合作,而现在这些快要被高考科目应试分数课程给挤没了,教育的时间更。反而是那些最不需要在学校统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领了教育的主阵地。
为什么说知识技能本不必在校学习?因为我们所用的知识技能对生活实际不一定学习本身这个过程是不需要群体性学习的,只需要部分群体性学习,也即现在的信息量巨大,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发生在自己动手开始搜索资料,只要部分指导而不是全部在座位上面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接收信息。
现代教育是为社会在培养接班人,而未来的社会是不确定性的,变化之快已经由不得现代人所能决定,因此,我们无权去剥夺孩子们的人生时间,让其全部用于接受部分有用甚至是无效的教育。
但我们有责任保障在校期间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合作,奉献生存等各个方面最基础,滋养心理健康,形成健康人格,实现最基础,最基本作为人的个体应该接受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性的传递和选拔性的考核。
如果要终结这一点,首先应该从课程设置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包括在校内设置开足、开齐各项课程,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倘若明确不同渠道的就业方向,和工资待遇学生家长未必会盲目扎堆。事实上,高级技工,高薪蓝领并不少见,但家长固有思想严重,古时有学而优则仕,当今有办公室工作轻松的说法,以为办公室工作就不累。殊不知人和人天生不同,如果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很难幸福工作一生。真正的幸福是自己的工作正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什么叫累?累就是干了你不情愿的事,如果喜欢便不以为累。相信大家只要真正了解自己,尝试过,试对过,体会过就肯定赞同。
喜欢就是最大的奖赏三、从家校沟通与评价看学校教育
真正故步自封的那只脚永远都来自自己。教育最大的障碍是谁都看不开,谁都不敢轻易看开。这其中有家长,有学校,有社会。有老师吗?当然有。身居其职,怎能不受其影响和支配?永远是不去教书的人在指挥教书的人,不去经历学生人生的人在指挥小孩如何有意义地过自己的一生。难道就不能给我们一点沉浸中学习的机会吗?
明明知道小学甚至初中的分数并不完全能够反映出来孩子的学习力。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不久的未来成绩就会天壤之别,更不久的未来就会看到幸福的见证。可是有哪位家长能够任由自己的小孩排名最后?或者只是相对靠后?又有哪位家长不在乎分数之间的差异和学生考试学科中的表现成绩?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决不是学生的价值观,而是成人。我们在主导孩子,我们在做一个理想国。我们在画一个大饼,而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去吃。最后挂在脖子里的大饼饿死了想要自己去找食物的孩子。比如,阅读不就是最丰富的精神食粮吗?可是,谁允许过孩子们自己去吃自助餐?恐怕恨不得把他们都抓起来一个个放在模具里刻出一个标准体哪里还会给他们独立自由之意识,柔韧坚毅之人格?
家长社会力量来势汹汹,谁人敢挡?学校也恨不得天天考考考,终结性评价持续反复进行得结果就是使评价不再有吸引力,也不再有意义。
最是书香能解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在教育的一线,对教师的理念性素养考核标准方面应该有更明确的,更规范的,具体的一个指导,而不是上下分离,表里不一,政策对策并行。不能把所有一切以成绩定论放到教育的最前沿,而应该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方向支持。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幸福,所以凡是偏离这个目标所做出的决策都将是背道的、功利的、短视的行为。
其次,在学生的课程规划上要科学宽松,给大脑呼吸的时间。有时候老师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劲儿。课间也是有倒头瞌睡的情况。古人手不释卷,和衣而眠,争分夺秒学习。在极尽学习思考之后的休息是另一种学习进程的延续。从我看到的家庭中父母指导孩子的成功案例,无非是提早规划,严格执行,多条路线走起。关爱为主,引领相辅。而教师应该有坚定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总之,人活着就应该有一种满满的、向上的活力,尤其是在学习中应该焕发出引人注目打动人心的那种能量释放出来的光彩。这才是学习者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幸福的种子值得拥有的摇篮。
管是为了不管2022-6-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