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我很喜欢把雨比作天上悬挂的珠帘。尽管得承认这个比喻很漂亮,我却不怎么喜欢雨天。
雨天外出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你不得不面对一个没有好脸色的老天爷,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想在你的身上留下点足迹的水滴们。前者还可算作无须理会的因子,但后者的行为就实在无法纵容。
从高空急速坠落不可谓不刺激,但被砸中的那个家伙肯定更惨:要么头发丝、眼镜、赤裸着的身体均被一一击中,肉疼,要么眼睁睁看着上衣、裤脚、鞋子全部湿透,心痛。即便撑起一把伞,这些难得孤独的旅行者也能顺着檐边一个个滑落下来,只稍一往前,它就又如狼似虎地扑向了你的下半身。
除此以外,雨还特爱埋坑,就等着你不留神踩进去。以前我写路边的水洼,说它们就像大地这张宣纸上的墨,方才才被洒在纸上,渐渐地扩散开来。可不是吗?你一个大迈步,扑通一声前脚落水,再扑通一声双脚落水,不就像刚写了一个毛笔字,指尖就被沾到墨了一样吗?未干的墨迹被你的手指不小心按得凹陷下去,带走了更多的幽香给旁边的纤维欣赏;才埋好的水坑被你的脚丫不小心踩得水珠四溅,也让更多的雨滴得以相遇相知。可你的鞋袜与你的脚?它们倒是会在欢笑里开一句“咎由自取”的玩笑,你也无可奈何。
因此,雨天外出的确是件麻烦事:这麻烦总结起来,就是你干不过雨滴,雨却可以轻松地玩弄你;你得聚精会神地拒绝和它们接触,它们却能如熊孩子一般缠在你的身边。久之,这熊性就让人感到厌烦;再久之,它就惹来了厌恶;继续久之,雨就不得不与一切负面情绪,和一切能带来负面情绪的事物相互联系了起来——风雨潇潇,雨很容易被用来作为悲剧和恐怖片的背景,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其实,也许人们从不讨厌雨;也许人们讨厌的只是雨会打湿我们的衣服,是雨打在地上会溶解泥泞与尘埃,是雨会让交通变得拥挤、让排水系统故障。我曾看过一片碧油油的、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在一望无际的雨点下,好像有一股力量让它们交融在了一起,又让它们成长个不停。那个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摘下我的眼镜,脱去我的上衣,自由地在雨里奔跑啊!我想,或许我也能与雨和稻一起交融、成长。
有些时候,人们不就能跟雨合得来么?《雨中曲》里唐和雨一起庆祝爱情,《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和雨一起迎接自由……人的一生中,想必会有一次雨中的舞蹈能让我们铭记。也许我们没法像唐与安迪那样,在雨中真正地舞动我们的躯壳与心灵,但一场雨中的足球赛,在雨中陪伴失恋的朋友,或许都能让雨暂时和蔼、友善一会儿。
所以你知道了,那儿的雨是成熟了的雨。我们陪着雨、陪着稻、陪着朋友、陪着伟大的精神与信念,我们与这一切都融合在了一块儿。因此雨懂了稻、懂了人、也懂了爱情与自由;而人,也好不容易地懂了雨。
什么算“懂”?能一起舞蹈,大概就算。而当我们主动和雨接触的时候,我们和它们就一起成长到了能结为舞伴的年纪。
怎么结个尾呢,也许可以这么说:外出舞蹈与外出,分明就不是一回事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