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把士人分成四等,即事君之人、事国之人、天民和大人四等。
第一种人,出来做事,只为服侍君王个人,对君主察言观色,凡事只为让君主开心,而不问是否符合仁义,遇到明君尚可,遇到庸君或暴君,则不免“长君之恶”、逢君之恶,这种人关心的其实是自己个人的得失,也不是真正为了君主好;
第二种人,是社稷之臣,以服务国家为己任;
第三种人,叫做天民,他以天道为遵循,只有当他认为可以替天行道的机会来了的时候,他才出来干一番事业,为天下苍生谋福利;
第四种人,叫大人,也就是圣人,他不管时势如何,不论治乱,他首先正己,天下人都自觉以他为榜样,天下风气为之改变。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即使王天下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父母俱健在,兄弟姐妹无灾无难,这是一乐,家庭和谐安康;做人做事,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百姓,这是二乐,襟怀坦荡,不亏心;有机会得到有潜质的苗子进行培养教育,这是三乐,为人师表。君子有此三乐,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王天下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孟子说,领土越来越广阔,子民越来越多,称霸于诸侯之间,这是统治者所希望的,但他不能从中得到快乐;居中原之地,卓然而立,号令天下,四方百姓和平共处,生活安定,这是统治者所开心的,但这还不是本性的自然彰显。君子的本性,即使事业通达,它也不会增加点什么,即使陷入困境,它也不会减少点什么,这是因为本性就在那儿,它是恒久不变的。君子本性的显露,就是心中以仁义礼智为根本。本性所显现出来的生意气象,其浩然之气充斥于面,清明有神,洋溢于脊背,挺拔刚健,周身无不受它滋养,自然而然就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根本不需要外力的加持。简言之,率性而为,而皆合乎节。
以上,孟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修身正己,回归本性,回归本性才能享有三乐。仁义礼智就是人的本性,是否回归本性,回归本性的程度如何,各有其表现,如事君之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或诸侯、天子、君师,反映出做人的不同境界。
【《孟子》简读之尽心篇0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