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单位职工书屋,看到了这本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最早听到这本书大概是2015年的时候,当时就很有兴趣想读,今天刚好看到了这本书,觉得很惊喜。

原本印象中这应该是本画画的书,回忆了90岁老人和他已过世妻子一生的故事。
今天一翻开这本书,觉得很亲切、画风很朴实,基本上每隔一页都有一章图,326页的书,20分钟就翻完了,虽然只是大概的翻阅,但也让我感受到了老人对妻子深深的爱。
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是少年时、从军行、点绛唇、携手游、十字街头、问归期、君竟归去。
回忆了老人从小到大的一生,也表现出了许多的文化、饮食、风俗要素,读完的整体感觉是一个人的老人一生经历太丰富了。从他小时候的扎狮子灯、除夕夜、吃薯粉肉丸。我们总在感慨今日的社会发展的快速,以前的世界是物资匮乏,但在我看到在那个信息、数据不爆炸的年代,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过的都很快乐。
好啦,回到正题,作者名为饶平如,他的发妻名为美棠,两个连在一起很诗情画意的书名《平如美棠》,两个人初识是在美棠10岁的时候,这就是一份美丽的经历。两人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平如甚至都想不起来他们小时候曾经见过面。

二十五岁,八三师六十三旅炮兵营中尉平如,去美棠家,忽见西边正方小窗打开,望到了那个面容姣好、年约二十的小组正点绛唇,美棠没见到平如,但平如知道这就是她。随后两个人逛南昌当时最繁华的洗马池、中山马路,信步闲逛或买点喜欢的小物件,或吃点小吃。


相聚的时光是短暂的,要回到部队了,美棠给平如拿了很多自己的相片。当时战事未平,两个人只能书信往来,74年两个人终于结婚了。


选瓷器、婚礼、闹洞房、携手游、创业、回归工作这一幕幕在90岁老人的心里记得是一清二楚,还把每个场景都画了下来,虽然波澜不惊,但也能感受真情实意啊。

1958年,由于划清界限,平如被派到安徽劳动。美棠一人带着孩子在上海打拼,做临时工,甚至搬水泥,但两人书信从未间断。59年自然灾害期间平如有一袜多用法——长筒新袜,袜底破了,变中袜,中袜变短袜来乐观应对。平如没有抱怨,只是平静的叙述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平如甚至在安徽工作的十年中在劳动时学英语、在工棚里用木头画上琴弦来练小提琴。


十多年后的1979年,平如终于回到家了,一家8口在家团聚了。

1992年,美棠肾病加重了,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心全意的照顾美棠。为她梳头、洗脸、做饭,2008年,美棠流下了最后一滴泪。


老人画了10年,画了十几本画册,就叫做《我俩的故事》。他靠记忆,把当时的场景、人物都画进去了,也留下很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老人并没有学过画画,而是在美棠去世半年后,才决定画下他和美棠的故事,虽然他没学过画,画风朴实,但情动于中,感人至深。
接受柴静采访的时候问,柴静问,你最希望后代记住什么呢?
平如说:“一个人做人要忠厚,忠厚的人总归是可以持久的。”
这忠厚两字践行了他的一生。像一点润如酥的雨,落下无形无迹,远看才草色青青,无际无涯。
我是小雨读书,感谢您的阅读。
感动的就点个赞呗,“❤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