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效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效

作者: 哑巢父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08:35 被阅读26次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戏文】

我要是温柔起来,像一朵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

依出场顺序介绍人物背景,首先是桓南郡。

桓玄,字敬道,又名灵宝,谯国龙亢人(今安徽怀远西)。桓温的小儿子,比他那几个哥哥都能折腾,因袭父爵封为南郡公,所以这里管他叫桓南郡。

这位小桓同志曾与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共同起兵讨伐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爷俩,随后又反戈一击,吞并了两位亲密战友的地盘。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建康,杀死司马元显,掌握朝政。次年代晋自立,国号楚,不久被刘裕打败。

第二位叫杨广,字德度,晋弘农华阴人(今属陕西)。官至南蛮校尉,淮南太守。他还有个弟弟叫杨佺期,讨伐司马道子期间,军务大事都归杨家兄弟管理,后来俱为桓玄所杀。

第三位殷仲堪,所天刚说过,略。

第四位殷觊,字伯道,是殷仲堪的堂兄。性情通达率直,才气横溢,少年时与殷仲堪齐名。这位堂兄曾任中书郎,后擢为南蛮校尉,政绩不错。那时候殷仲堪正在策划兴兵内战的事,找到殷觊来合伙,谁知这位堂兄不仅不参与,还劝他收手,殷仲堪不听,结果堂兄竟然耽忧致死,看来压根儿不是个心宽的人。

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内战开始之前的那段日子。

生活就是操不完的心和你大爷

尽忠职守的反面教材

话说当初,桓玄与杨广一起来劝说殷仲堪,叫他赶紧夺了殷觊的地盘和头衔——甭管他是不是你堂兄——当务之急是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其实,人家殷觊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么一手。

某天,殷觊嗑了药,周身发烫,小脸儿通红,照惯例要出门快走十公里以发散药性,可是这一走竟然再也没有回来,身边的人居然没有一个知道他的“药遁”计划,保密工作做得真好。

下面重点来了,据说他走的时候神色自然,很像春秋时的斗生被免了官也面无怒色,当时的舆论都以此事为美,称赞殷觊。

斗生的事情可以简单说说,这哥们有个怪名字叫“斗穀於菟”,是个著名的贤相。他曾经三次被起用为令尹(春秋时期楚国最高行政长官),却面无喜色,三次被罢免,也不见丝毫怒气。曾有人据此情况来问孔子,为什么大起大落都不会影响斗生的心情,子曰:“忠矣。”

好吧,既然是子曰的,咱就姑且认为是正确的。但也免不了多问一句,这种做法到底好在哪?仅仅是表现一个人的涵养高吗?

就以斗生为例,公认的好领导,那么他在仕途上的三起三落是否意味着有坏人从中作梗?或者是公权力受人摆布以至于失衡?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斗生作为当事人以及国家事务的负责人之一,是不是都应该有所行为,而非云淡风轻的任人摆布呢?

生活待我凉薄,我报之以梨涡

消极抵抗的正面意义

问题的答案可能藏在殷觊的某段话里,当时殷仲堪正在劝说他入伙,一同发动内战,殷觊拒绝道:“人臣的责任是谨慎保全自己的守地,而朝廷中的是非,自有宰辅大臣去处理,哪里是咱们这种坐镇一方之人好插手的呢?”

这种话放在现代语境里多少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但是在当时,还真具有一定的政治正确性。

孔圣人就曾亲自给这种观点做过加持,他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爱心是好事,但不能越界,你的界限是由你的社会身份(职业身份)所决定的。例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天天盯着设计师干活,或者某业务员没事就给董事长写信提整改意见,无论出发点多美好,这都是一种侵犯行为。

所以,斗生的任人摆布,是因为他自认为无权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而又不能干预领导的裁判权所致;殷觊的“药遁”则是因为抵制堂弟的越界行为未果,又确实干不过对方才采取的自保行为。

以上两位能够守住自己做官的界限,而又从容不迫,这才是他们被赞美的理由。

也只好如此

我记得任正非讲过一个故事,说是华为某基层员工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对公司的大政方针提出若干意见。任正非看完后给出八个字评语:“有病治病,没病开除。”

当然有人会批评任正非的做法,说他这叫官本位思想,打压年轻人向上的积极性,不尊重劳动人们的智慧等等。但是反过来看,如果他鼓励了这种行为,那么结果将会如何呢?

大概率的可能性是,所有基层员工都会把给领导提意见当作最快的晋升通道。指点江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反正就算说的不对,领导也不怪罪,下次继续努力就好,只要有一次说到领导心坎里,就算是一步登天了。于是乎给任正非写信便成了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投机行为,而正经工作却少有人问津了。

可以想见,在千百封意见信里,或许真有一两条真知灼见可资采纳,但是企业付出的代价却是无论如何也划不来的。

这还仅仅是从成本收益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唐朝人赵蕤在他的《长短经》里还给出了另一番思辨——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反仁也。

在他的理解中,孔子的“爱不能超越界限”,是具有一定道德忧虑的。爱一旦超出了自己的范围,就会变成一种私心,这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最后的结果是,你所有借用的身份和权力都是集体赋予的,可收获的人心与美誉却全归了自己,这当然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了。

相关文章

  •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效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

  • 逃避虽然可耻,但很有用啊

    前几天与朋友约见面,吃饭的时候她突然讲到最近在看的一部日剧,名字叫《逃避虽然可耻,但很有用啊》,瞬间觉得直戳内...

  • 心理学笔记351#

    心理学笔记351# 逃避虽然可耻,但很有效。逃避本身也是一种进取的选择,只是和进取所付出的成本因显现时间不同而不一...

  •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最近在知乎看了一篇文章,关于“消失”的100万日本人的调查。也许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在日本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被人们称为“...

  • 逃避虽然可耻 但有用

    这部剧单听名字就觉得很有趣,“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似乎与平日里听到的那些正能量的句子不大一样。剧中提到这句话的...

  •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21/1000 秋季剧《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这是今年日剧第三次讨论关于年轻人的婚姻问题了。 日本老龄化加剧,年...

  • 逃避虽然可耻却有用

    看评论里说韩剧是一个闪闪发光的你在闪闪发光的人群中看见了平凡的我,日剧是普普通通的你和普普通通的我在彼此眼中闪闪发...

  •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在做妈妈之前,我其实是一个挺自我的人,想去的地方说去也就去了,想吃的东西在开始想到吃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因此感觉自己...

  • 逃避虽可耻但…

    为什么出家?逃避可耻啊 但是有用啊 恋曲

  • 逃避可耻但管用

    那时候刚进了中学,骤然宽松的氛围让我一下子脱开手来。过去几年被三五好友宠坏的性子竟是一直克制不住,以揭短为乐,以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逃避虽然可耻,但有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bv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