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费孝通
《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老先生继《生育制度》之后的第二本书,此书可以说是想要攻读华农(华中、华南)的必读书目。
首先,此书讲的并不是具体的中国农村的社会的微描,而是一种中国基层社会的体系,支配着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乡土社会,为什么用乡土这2个字,是因为在乡下,人依附于土地,人,生于斯,死于斯,人口的代际更迭只是乡土社会变迁中微缩的一角,所以整个乡土社会是乡土性,也是静态性的,不变的是风俗民情、口口相传的生活经验,变的是人口的代际更迭。根据社会学的想象力,联系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可以知晓,乡土社会是一种机械团结,是一个熟人社会。可是,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经济生产活动和金钱来往,那么乡土社会是如何构建它自己的信用体系?我们知道,在城市当中是根据各种法律条文、行业规范,形成一种社会契约,但是乡土社会不依靠强制性的社会契约,它依靠的是礼治、是德行的力量。因为是熟人社会,所以不担心跑路的情况,所以可以通过口头约定的方式来开展金钱来往。如果你这个人不守信用,我借你的钱你没有还,那么在乡土社会中,左邻右舍就会把这件事请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也就是德行的力量,通过公众舆论来驱使人们自己履行义务。
在此书中,最重要的当属“差序格局”的概念。什么叫差序格局?即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一样,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像水面波纹一样愈散愈远,这就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伦”。“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这就是“伦”。差序就是伦,在传统社会当中是等同的。所以说乡土社会的关系网络当中,就是通过伦的形式扩散并且反馈,是私人关系的递增。私人关系中义务的履行和权力的享受靠的就是德行的力量,礼治的力量。写到这里,就不得不写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的四维体系;礼治、同意权力和横暴权力、教化性权力、时势权力。
礼,何谓礼?礼就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合于礼,那就说明行为是正确的,礼并不是主动依靠外力强行推广,而是通过教化性的权力,使人主动服礼。在权力的体系当中,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会冲突和社会合作。社会冲突下的权力兴山就是横暴权力,强制性的让你服从,同意权力就是社会合作形式下的权力结构体系。区别在于:横暴权力是一种冲突,是流血;但是同意权力是社会分工和合作。那么教化性权力了,在书中,费老的定义是长老统治,即通过亲属规则、长幼原则确定权力大小。就比如在宗族中,族老和族长的权力是最大的,是通过亲属规则和长幼原则确定的。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结构本身发生变动,时势造英雄,这种权力被费老称为时势权力。
在乡土社会的发展中,涉及到2个变化;一是社会继替,即人的流动,也就是从血缘到地缘的转变(土地的边际报酬效益递减,新生儿和新的人口被动的去开辟新的土地,从而带来人口的地域流动,形成地缘),新的人口来到新的土地,开展经济生产活动,在这个经济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从刚开始所谓的挑着担子街头巷尾甩卖,到后来的赶集,席地而坐,任人挑选,再到现在的店面贸易,其中维系整个社会的就是契约,可以说是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同样,可以说,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
最后推荐几本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学著作;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