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真理与方法》|每天5分钟,了解一本书

《真理与方法》|每天5分钟,了解一本书

作者: 游泳的鱼_cc71 | 来源:发表于2022-08-21 10:15 被阅读0次

    今天介绍的书是《真理与方法》,书的作者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

    一看作者的名头,估计你就能猜到,这是一本哲学书籍。不仅如此,这本书还是当代阐释学最重要的著作。

    什么是阐释学呢?简单来说,阐释学就是“把一个本来不好理解的东西说清楚”。中文里也可以称为,诠释学或者解释学。

    那什么叫“把不好理解的东西说清楚”呢?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理解。

    比如你因为某种原因不小心流落到了非洲某个部落里,他们说着某种你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而你无论说英语还是汉语,对方也完全不明白。

    那么,你们之间该如何相互理解对方的意图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阐释学研究的领域。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共处和对话,你和部落里的人们形成了某种默契,一些基本生活内容已经可以进行交流了。

    但是,你是否会觉得自己可以理解他们所有的文化内涵呢?肯定不能,对吧?

    ——这其实也是阐释学的限制所在:译者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思想来观察、思考、转化对方的意图,却无法全面复制对方的文化。

    因此,你理解到的部落文化,并不是完整真实而全面的。

    当然,反过来也一样。部落的人们如果不亲身跟着你到中国来待一段时间,仅凭与你的交流,他们也没法完全理解你所在的国家、民族、文化到底是怎样的。

    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里面有个情节很好地说明了阐释的局限和难度。电影的名字叫《孙子从美国来》,讲的是一个生活在陕西乡下的老头和他美国孙子的故事。

    有一次孙子对这个陕西老汉说:“爷爷,我想吃hamburger”。老头满脸懵圈,满村里去问啥叫“hamburger”?问遍了村民,才搞明白了这个所谓的“hamburger”的中文名字叫“汉堡包”。

    但村里也没人会做,老头又问东问西,好不容易弄了个圆面包夹上卤牛肉给孙子做了个“汉堡包”。看着孙子吃得津津有味,老头又气又乐,说:我当是个啥呢,不就是个肉夹馍吗?

    从这段情节里,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仅仅知道物品的名称就能相互理解了。

    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缝隙,必须要通过不断地试探、弥合、改进,才能逐渐走向共融。

    除了语言翻译这个领域,阐释学应用最多的领域还有艺术和历史方面。

    作者说,阐释一件艺术品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将对方当成一种静态的、无生命的东西去欣赏,而是要走进它、融入它、感知它,最终跟它达到交流共融的体验。

    这样说好像有点抽象,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在听到某支乐曲、看到某个电影或者读到某段诗歌时,突然被感动、震撼到,情不自禁将自己的情感与它们融为一体。

    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这种感受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来,其实就完成了一次艺术阐释。

    历史领域的阐释就更加复杂,不仅要能穿越回当时的时代去看到这段历史发生的背景、细节,还要能站在自己当下的视角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新地分析解构,最终达成对历史的理解。

    这个过程无疑会受到个体思想、情感、经验等“偏见”因素的影响,但你并不需要感到焦虑,因为这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必要框架。作者伽达默尔将它称为“视阈融合”。

    阐释学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太多用武之地,但它对于整个人类世界却极为重要。它是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一直在发展进步之中的。了解一点阐释学知识,就为自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找到了一把钥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理与方法》|每天5分钟,了解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c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