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晓刘丽萍老师,距今不到两年吧!虽然加了微信,偶尔也聊几句,终未见面。刘老师是大师90年毕业,我是92年进校从教,都曾在一方乐土生活过,也都有着共同的回忆。
每日看她的公众号“蝶语兰心”,也常读到上面她的文章,如一杯好茶,须细细品尝,才能体会其中的香醇!这几天看到群里的朋友纷纷吟诗作赋,恭贺蝶语兰心一千期,顿感吃惊,不容易呀!这好比养一婴儿,养到三岁,需要付出多大的心血,不由得也想赞叹几句!
首先赞的是刘老师的“孝”,百善孝为先,从她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了她对早逝的父亲那份深沉怀念,对祖母,母亲发自肺腑的孝敬。父爱如山,恩深似海。父亲的能干,父亲的大度,父亲的教诲,给她留下深深的烙印,血脉相传,才有今天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她。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过她父亲在天之灵,看到她现在的生活,也会欣然含笑。她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回忆了小时候,一家人相依为命,其乐融融的美好往事,也讲了她对家人,尤其对祖母,母亲的感恩回报,情景交汇,催人泪下。如今,记不起她的优美文藻,记下的是她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意。
其次赞的是刘老师的“义”,虽是弱女子,却敢赛孟尝。看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的朋友,上有年逾古稀,饱经沧桑的老者,下有二十出头,初出茅庐的青年。三教九流,兼容并包。刘老师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可见其人格魅力。这些朋友,大多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每日也为生计奔波,为工作辛劳。但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辛亏有这个平台,让他们在喘息之际,发几句心声,整理一下心情,重拾儿时的梦想。还记得她曾与一个背后说朋友坏话的势利小人愤然断交,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旦看清,果断出手,毫不含糊。其侠肝义胆,雷霆作风,叫人佩服。
第三要赞的是她的“爱”,大爱无言,作为老师,她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将百年师范的精神默默传承。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看着她学生优美的文章,能体会到她心里的自豪。还有她对家人的爱,有一篇文章让我难忘,她结婚不久,两口子都是乡村教师,九十年代初,教师的工资被拖欠是家常便饭,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一次,实在急需钱,于是在晚上,当她老公硬着头皮出外借钱,然而迟迟不归时,她突然心有感应,出门,那一幕终生难忘吧!昏暗的路灯下,一向坚强如山的丈夫,在墙角默默的蹲着,头深深埋下,那样的无助!我想后面的场景也许是抱头痛哭,也许是相互安慰吧!总之,但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他们又面带微笑,然后在星期日摆摊跟会,卖一些糖果维生,夫唱妇和,熬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依然携手,坚守自己的梦想。一路风雨,没有爱的支撑,恐怕很难走到今天!
第四要赞的是她的“痴”,对文学的痴。她只是一个初中的普通老师,平日里应该工作很忙,很辛苦。从她的文章里也能看出她多年来的负重前行,也能看到生活曾给她多少的磨难。创公众号,建文友群,白日传道授业解惑,夜里挑灯组稿编辑,须耗费几多心血。组社团,开文会,为人做衣裳,又是历经几多泼烦,秦东文坛枝繁叶茂,功莫大也!世事变幻,她始终痴心不改,她的朋友圈也很少晒美味佳肴,锦衣华服,很多时候,就是一本书,一杯茶,或者一树风景。人各有志,纷繁的世界中,难得一份宁静,一份思考。
第五赞的是她的“土”,实在想不出一个词,来描述她对家乡的感情。树高千丈,是因为根扎的深。人走的再远再久,也不能忘了生他养他的家乡,不能忘本。刘老师的笔下有村里的往昔,也有村子的变迁,每一个逝去的老人,每一个新的生命,都让她牵挂。很欣赏那些热爱家乡的人,其实,家乡往往也是她创作的源泉。
匆匆落笔,只是自己的感受,也许不很对,那也无妨吧!祝愿刘老师的蝶语兰心在以后的日子越办越好,如春天种下的希望,等待着秋后的丰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