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不一样的人生》
吃过了早饭,李云梁拎着个小黑旅行袋,穿着一套藏蓝色的西装,和老林丁灿打了招呼以后就出去了,看样子想是要出远门。
和这个姓李的年轻人不熟悉,丁灿也没打算探听他的去向。倒是老林主动地开口讲起了李云梁的事情。
小李来自东北某个小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对生活没有什么大企图,只求安稳过日子,吃得饱穿的暖足矣。
中苏边境贸易蓬勃活跃的时候,小李正是一个血气方刚充满斗志的热血青年。当他的第一批亲戚远走他乡在人潮涌动的边境小城捞到第一桶金这个消息,在亲朋好友中传播开来,同样也震荡了小李那颗不安现状的躁动的心,他带上了弟弟简单地收拾了行囊,揣着父亲筹集来的并不丰厚的启动资金,也奔向了那个传说里遍地机会、做啥都赚钱的发财宝地。
小李也是能吃苦肯干的人,在露天的大市场里租下了一个小摊,每天早上推着两轮的大铁车,罗上几个一人高的大包,去站市场,露天市场冬夏无遮无挡,夏天高温烘烤,冬天顶风冒雪,赚了点钱也是着实的不易。
后来听说克市要开一个新的商场,他认为是个好机会。最起码工作环境好起来了,而且这还是一个未曾开发的新城市。再一个商场的老板是他三杆子可以扒拉到的亲戚,他私底下觉得怎么也可以得些照顾,便随着号令来到了这里。
不曾想亲戚归亲戚,在赚钱利益方面拎得却很清楚。最好的楼层和位置是需要花大价钱的,所以这样的位置就被和老板关系好有财大气粗的大货主们垄断了。其他的人都只能眼巴巴看着吞口水,小李也属于家底薄的小业主,自然无法如愿地得到好位置的摊位,他的位置不是什么风水宝地,每天的收入仅能糊口。
这迫使他动了别的心思,国内想赚钱的人太多了,都挤在口岸城市已经人满为患,利润被分摊,大家都有吃不饱又饿不死的感觉,虽然收入不多,但他们又不愿意轻易扔掉这根鸡肋,内心祈盼着能有更多侵入俄罗斯腹地的可能性。
小李虽然钱不多,勇气和魄力还是有的。他开始不安分起来,计划着在克市周边的小城市开个小商店,他的算盘是这样打的:自己留两三个摊位自用,其它的可以出租给别人,他粗算了一下大约一年可以有十万元的收入,这个数目对他们的家庭来讲已经不小了。而且这样的小商店也迎合了在边境苦巴苦熬的和他一样的小商贩的需求与口味,投资不大没有风险,竞争不强旱涝保收。
再三思量之后他下定了决心,邀上了一个会俄语的朋友,空了摊位,每天马不停蹄地把周围的城市转了个遍。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
在一个安静得近乎于村庄的小镇子里,他遇到了一个小商店主。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全然托出,马上引起了那人的兴趣,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地合作起来。商店主负责装修之后每月收租金,他负责招募租户供货,到此这个计划看起来似乎顺畅无比。
可曾想俄罗斯人的办事效率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已经不是简单地慢工出细活,而是磨洋工般的熬人心血。
这不都大半年过去了,工程进展还是寥寥。李云梁荒废了摊位,没了经济来源,如今过得是捉襟见肘,负责照看工程进度的弟弟一个人守在那里,每天节俭地靠泡面过日子,时不常打电话给哥哥诉苦,小李心急如焚但也无计可施,表面上看着不露声音其实内心可以听到五脏六腑被烤焦的嗞啦声了。
他现在属于寄宿在老林这里,和老林是被收留的关系。因为小李是个热心肠,曾经帮过老林的忙,于是老林也投桃报李地迎李云梁进了门。
老林不啦不啦地讲了一大通关于李云梁的故事,被丁灿总结成几句:家穷、能吃苦、不安分、求上进、有头脑、挺能忍。
不过虽然老林收留了李云梁,丁灿从老林的语气里感觉到老林的一份厌嫌,说李云梁从不主动买菜,收拾房间,不是个干净会来事儿的人。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本是好心相助,到最后总会出现嫌隙,源于没有物质或精神的能量交换的帮助,往往不会长久,总会以懊丧收场,朋友也不好做了。
老林期待着李云梁对他感恩戴德,可以没有钱,但可以出力嘛!李云梁也许觉得我曾经帮过你,现在你帮我也就两清了,谁也不欠谁,因而理所当然,而这样的理所当然让老林有些心生不满愤愤不平,变得经常含沙射影地嗔笑李云梁。
丁灿可不想掺和进去,也不喜欢一个大男人像个八婆般的数落自己的朋友,在背后说坏话。
所以整个李云梁走后的早上,就听老林喋喋不休,丁灿没有插半句话,只是静静地听。
知道丁灿提醒时间不早了,俄罗斯人应该上班了,老林才收了话题。两个人换好外出的衣服出了门,去见老林的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