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英国旅游手册忽略的故事——西敏寺的建造经费是来自犹太人的遗产!

英国旅游手册忽略的故事——西敏寺的建造经费是来自犹太人的遗产!

作者: 哔哔啵啵ooo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9:53 被阅读168次

并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是放债人,也并不是所有的放债人都是犹太人。

尽管基督教会规定禁止靠借贷取利,但仍然有大量的基督徒──尤其是伦巴第人──提供此类服务。他们显然对这种灭除其灵魂的威胁置若罔闻,因为他们不仅收取极高的利息,并且在约定的借债期内一直收取利息,甚至在提前还清债务的情况下依然如此。

而另一方面,犹太人作为归顺的臣民,他们收取的利息和借贷的条款却受到严格限制。

犹太人在整个欧洲的跨国联系网络使其进入了硬资本市场,而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各种形式的债权──土地、庄园、修道院不动产、城里的房产等──本身都是可以转让的。当一个犹太债权人死后,某个协力厂商(至少)必须要把财产归还王室,所以犹太人经营的硬资本,便会随之成为贪得无厌的王室国库的直接收入。

犹太人天生应该做苦工、受诅咒,而王室可以坐收渔利甚至无本获利。除了以上无理的规定,他们还时常突然对这些无助的犹太市民提出紧急的财产要求,以违约的名义根据王室需求把所有财物据为国有,用这样的花招从犹太人身上「偷来」的钱,竟然长期占王室全部岁入的七分之一。

中世纪法国犹太人的形象。

1186年,随着商业巨子、林肯郡的亚伦去世,王室轻易占有了最大的一笔钱财。伴随着教会和王国不断增长的需求,亚伦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他曾资助过贝克特(Becket)主教和国王亨利二世,还曾借钱给林肯的主教(钱数就清楚地记在主教办公室的门牌上),从而使这位主教能够建造自己豪华的府邸。

如同他的钱建成了离此不远的彼得伯勒大教堂(Peterborough Cathedral),而林肯大教堂事实上也是以其金援落成。在他去世时,如果将资产折算成现金,亚伦无疑是全英格伦最富有的人,其财产对于王室财政捉襟见肘的亨利二世来说是不可抗拒的。他去世后,全部财产包括登记债务人的厚厚账本,随之被国王没收,其中的金银钱币被立即送往法国,因为当时亨利正在那里与腓力.奥古斯都开战。

但仿佛上天有眼,这艘装运金银的船凑巧在驶往第厄普(Dieppe)的途中沉没,船上的金银不知去向。剩下的财产则是一大批债契,债务人从苏格兰国王到坎特伯雷大主教共有四百五十人。而他的不动产数量更是如此惊人和复杂,以至于不得不设立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亚伦」财政部(Saccarium Aaronis)来处理善后事宜。在开发这座「金矿」之前,「亚伦」财政部长光理清其详细的账目就花了五年。

亚伦其实并非特例。

在犹太人被限制在几个特定的城镇中之前,他们已经遍及整个王国,其中许多都是放贷人。他们往往把钱借给一些比亚伦的大客户相对小一些的「小鱼」:当地的骑士和乡绅,规模不大的修道院和教堂,以及集市上和城镇中的中产阶级。他们进入了一些辅助性服务行业,如金银器制作、珠宝加工和宝石买卖。也有一些人做起了红酒销售商(另一个是与法国家族联机的赚钱行业),或是贩运羊毛、食盐和香料的商人,还有普通的医生和药剂师。

正是这些长期向势力强大的客户放贷然后又为他们背黑锅的伟大放贷人,才是英格伦犹太人的绝对统治者:林肯的亚伦、伦敦的班尼迪克.克雷斯平(Benedict Crespin)(他用绿色砂岩雕成的美轮美奂净身池,于2002年被发现,如今就躺在一个犹太博物馆里)、布里斯托的摩西,还有上面提到的牛津的大卫。

像许多犹太居住区一样,他们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建成(既不失庄严又具有防御功能),连同他们的家族小型会堂都建在离市里城堡和监狱不远之处,以便发生骚乱时(这样的事时有发生)能够及时进入这些坚固的建筑中躲避暴徒袭击。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包括伦敦在内的许多城市里拥有多种产业。有些人(像另一位班尼迪克,他是女商人丽蔻里西亚的儿子)甚至在乡间拥有庄园。以这位班尼迪克为例,他在北安普顿郡有一处面积达三十九英亩的庄园,里面有农场、绿地和供打猎的森林,另外还饲养着大量的家畜。某些犹太显贵显然喜欢上等的良种马。

牛津的大卫就是饲养良种马的著名爱好者之一。像这城市的其他犹太人一样,大卫有幸逃过了狮心王理查德(他率领十字军劳师东征,然后再向犹太人勒索金钱用作回乡的盘缠)和他那位以贪婪着称的兄弟约翰的掠夺。

正是这位约翰,他先是在1217年征收了大量的税金,然后又让那些制定《大宪章》的王公贵族从那些被无辜指控为欠债者的犹太人身上抢走了他们需要的所有财产。

约翰

大卫从这片破败的废墟上东山再起,重新建立起他的财富王国。他把钱借给那些出手阔绰的大客户,从北安普顿郡和沃里克郡(Warwickshire)到伯克郡(Berkshire)和白金汉郡(Buckinghamshire),几乎遍及整个英格伦。在当地,他出资建成了奥森尼(Oseney)修道院和牛津城堡。这个城堡实际上是一个要塞,犹太人不仅怀着极大的兴趣到那里参观,甚至还时常不由自主地希望能到里面住一阵子。

根据一份记载,有一张收据就出自大卫「冰冷的手」。但他完全有充分理由在借钱时做好这是一笔东流水买卖的准备,因为他永远也不能确定是否能回收这笔钱。

理查德已经习惯于随意地把债务转嫁给像大卫这样的犹太人,以讨好那些跟随他东征的贵族:有时只是降低或免除利息,有时则直接把债务一笔勾销。这样的手段屡试不爽,在每次十字军东征失利后都要来上一次。约翰和他的兄长一样好战,而年幼的继承人亨利三世则由一群贵族监管,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王室提供各种军事化服务。

在不到十五年里,大卫经历了不下三十次这样的「免债」灾难,因为如此,为了避免全部由自己承担这类灾难所造成的沉重负担,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和其他值得信赖的有钱人合伙。虽然他们平常可能会分享一些红利,但也可以在「免债」时为他分担一部分损失。

大卫总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在被牛津和剑桥两校师生称作圣阿尔德门的卡尔法克斯街南面的牛津犹太居住区建造了一栋石头房,另一栋就建在圣爱德华巷的拐角处。大卫的财富王国显然已足够庞大,他不得不为自己与穆丽尔的婚姻没有为家族生下一个继承人感到担忧。不久之后,大约在1242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最爱:温切斯特的丽蔻里西亚。

丽蔻里西亚和大卫尽情地享受他们的婚姻生活还不到两年,大卫就于1244年去世了。她不仅没能享受第二任丈夫留下的财产,反而由于在大卫的财产遭到国王查封后挪用其财产,与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一起被关进了伦敦塔。通常情况下,国王有权拥有这类被查封的全部财产的三分之一,但如果是大笔的遗产则另当别论;林肯的亚伦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平的例子。

丽蔻里西亚没能享受她第二任丈夫留下的遗产,反而由于在大卫的财产遭到国王查封后挪用其钱财,与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斯威特曼一起被关进了伦敦塔。

由于被关进了伦敦塔(尽管花钱疏通关系后可以自由活动,也能吃上「可食」的食品),丽蔻里西亚俨然成了王室的人质。国王亨利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去搜查大卫那座巨大的图书馆,表面上是为了弄清楚里面有没有对基督教或犹太教有害的出版品,实际上却是拿走祈祷诗集类的书籍。

对国王来说,最令人满意的莫过于没收大卫那栋位于圣阿尔达特街的豪宅,并将其改作「皈依者收容所」(domus conversum)。凡投向基督怀抱的人,都可以在那里享受大卫家厨房供应的美味佳肴,使用他的豪华家具与他和丽蔻里西亚的大衣柜。

为了使王室代表满意,光处理大卫的不动产就花了好几个月,而最后国王占有的钱数竟达五千马克,相当于三千多英镑;当时一百英镑就可以建造、装备一艘豪华的大船,因此这显然是个惊人的数目。这笔钱正好用于亨利三世念念不忘的重建西敏寺大工程,并为葬在那里的「忏悔者」爱德华国王修葺陵墓。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现貌。

建造这座用来举行国王加冕仪式的大教堂的大部分资金,来自犹太女人丽蔻里西亚和其夫大卫的财产,但这个细节在现代导游手册上却被故意省略了。

如果你想知道犹太人的财富到底有多少,看一看那儿用大卫和丽蔻里西亚的钱买来,华丽的卡斯莫迪(Cosmati)瓷砖路面就足够了(当然,教堂内还有许多其他豪华的设施)。

爱德华墓地不只是一个附带的工程,它后来成为西敏寺最神圣的地方,成为包括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在内的金雀花王朝历代国王和王后的陵寝。半个世纪后,正是这位爱德华一世,在经历了一连串痛苦和磨难之后,随意地把犹太人从他的王国里彻底驱逐出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国旅游手册忽略的故事——西敏寺的建造经费是来自犹太人的遗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h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