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人际磁石综合征》,书名看起来云里雾里,其实说的是人际关系问题。
具体指的是,为什么有的人总被伤害自己的人吸引,他们就像被磁石吸引一般,向着伤害自己的人靠近,而且是一再如此。
作者罗斯·罗森堡,是一位从业近35年的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心理创伤和成瘾方面是专家,同时也是一位主讲亲密关系的心理科普网红。他基于自身经验,发明了「人际磁石综合征」这个概念。
1.听书笔记
01)人际磁石综合征:一种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彼此折磨的两性亲密关系。
受害者,是依赖共生者,自尊和自我价值比较低,会在亲密关系中持续遭遇挫败和痛苦之后,依旧锲而不舍地迷恋、追求那些伤害自己的人。
伤害者,是自恋操控者,有鲜明的共性:在某一方面条件出众,但拥有自恋型人格,习惯在亲密关系中操控对方。
两者的性格和情感需求,形成了某种不健康但强势的互补。
02)很多人患有人际磁石综合征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这种不健康的操控与被操控关系。
03)两种病态人格,都来源于双方幼年时代在家庭环境中,爱与关注的缺失,无法养成健全积极、自信自爱的性格,却转而模仿父母,继承了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2.听书感想
很深刻的一个人际关系问题,听完以后不由得想到了很多,有那么几点。
01)为什么好女生总是爱上坏小子?
无论是影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
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女生,或者说是乖乖女,总是不由自主地爱上一个不学无术、吊儿郎当的坏小子,甚至是浪荡子。
为什么会这样?按照本书的解释,这就是患上了「人际磁石综合征」,双方不健全的人格强烈吸引,相互共生。
有了这个视角,再去看那些所谓的浪漫故事,就看出来了另一层意思。
虽然从故事性上,确实更曲折,更凸显矛盾性,更能吸引人,可是却人格不健全,现实中很难得到幸福。
这就是浪漫故事演绎和现实生活事实之间的差异吧。
02)做到自信自爱,远离人渣伤害。
书中提到了很多影视剧和现实中的例子,都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好莱坞著名黑帮片《雌雄大盗》主人公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原型之一约翰·迪灵杰和女友比莉·弗雷谢特。
比如作者自己祖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看到过的身边案例。
短暂的浪漫和激情,而后漫长的折磨和伤痛,是这种病态共生的显著特点。
结合现实来看,网上有很多案例,总是有人属于「吸渣体质」,爱上伤害自己的人,或者被禁锢在一段痛苦的感情中不得脱身。
背后的原因就是自我的自尊和价值感低,被动依赖对方,形成病态共生。
有的情况,对方可能并没有那么不堪,反而是依赖者一方,一点点把对方塑造成那个伤人身、伤人心的自恋操控者。
不由得令人唏嘘,如果能意识到性格问题所在,尽己所能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爱,不把生活的重点或者个人的重心,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不去求得另一个人的认可,就会好很多吧。
勇敢说不,摆脱折磨,也许会是另一种人生。
03)好的童年真的治愈一生。
「人际磁石综合征」,是到相恋、结婚的年纪显现出来的人际关系问题。
而它的启动,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正如书里所提到的,成年后亲密关系中的折磨、伤痛,其实是在重复童年时的关系模式:渴望被一个无法爱自己,甚至无法爱任何人的人爱。
也就是在不自觉中,这样的人是在重复童年自己与病态父母的关系,就像继承遗产一般继承他们不好的行为模式,实现了依赖和操控的情感接力、代际传承。
如果他或她,能有幸福的童年,有慈爱的父母,那么就不至于形成有严重缺陷的性格,不会低自尊、低价值感,依赖于别人的操控共生,也就不会长大后遇人不淑,能避开很多情感上的坑。
如果遇到「人际磁石综合征」的问题,那么除了面对当下的问题,还需要回溯,去探寻童年中根深蒂固的关系模式,借助书中提到的「自爱康复疗法」,从折磨人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如果身为父母,更应该自省自查,看看自己的言行举止、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是否正常,是不是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尽己所能构建健康的亲密关系,给孩子一个有爱、快乐的童年。
好父母的修行是持续的,无论是童年还是青少年,还是有女有儿初长成,身为父母都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学习处理亲密关系树立榜样,当然了,这很难,却意义非凡。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