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因接到学校领导的指示要准备一节课迎接民协的比赛,为了这次比赛我反复修改教案,说课稿背了又背,连下班的路上都要重复一遍,不断地调整每一句话,直到接到学校领导通知取消本次比赛,我才放心的给孩子们上这一节精心准备的课。
本课是在承接前面两课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救自护的内容基础上的深化。旨在从人际安全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陌生人。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通过创设独自在家有人来敲门的情境,重在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不要上当受骗”,通过吴华被骗的故事,重在引导学生不轻信陌生人,提高警惕;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引发思考如何对待陌生人,从而提高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好。吴华在途中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所以他开始了自己的脱险之路。请你们设计吴华该怎么脱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角色分配。
学生讨论五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那一组来展示?
学生跃跃欲试。
师:你们组试试。
(学生展示续写结果)
旁白5:吴华听阿姨这样说,心里犯起了嘀咕。
旁白6:吴华,深吸了一口气,仔细想了想这位阿姨,心里有几分怀疑。
A6:吴华:阿姨,我妈妈平时开车都很小心的,怎么会发生车祸呢?
(有一些学生就在下面捂着嘴巴笑,又害怕老师责怪自己。)
B7:阿姨:谁也不愿意发生车祸,你妈妈虽然很小心,但是对方驾驶员醉酒驾驶,你妈妈是受害者。
旁白7:吴华突然想起来,他们家的车今天限号,妈妈坐公交上班,怎么会被撞呢?这个阿姨不是妈妈的朋友,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吴华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A7:吴华:阿姨,我晕车有点不舒服,能不能把车窗打开?
B8:阿姨:这一段路灰尘很大,等等再给你开。
旁白8:阿姨,一边拒绝吴华,一边开车。吴华一计不成又想一计。没多久,吴华又开口说话了。
A8:吴华:阿姨,我现在特别想上厕所,能不能等一下停车,我上个厕所?
B9:阿姨:这个地方没有厕所,你再等一下,我注意下旁边有没有厕所,你再坚持一下。
旁白9:看到路边有很多人,吴华觉得现在是个机会,再不想办法下车,就很难下车逃脱了。
A9:吴华:阿姨,今天早上我喝了很多水,实在坚持不住了。能不能停车?我快要坚持不住了。
场景三
旁白10:阿姨没有办法,只能停车。吴华下车,就跑到人群中,并且悄悄记下了车牌号。
A10:吴华:爷爷,我能用一下你的电话吗?骗子把我骗到这里,我要报警。
C1:爷爷:孩子,怎么回事呢?
(一些孩子又控制不住自己,又笑了起来。)
A11:吴华:爷爷,我在上学的路上被一个说是妈妈朋友的女的碰到了,上来就说妈妈出车祸了,要我跟她一起去医院,本以为去我们常去的医院,谁知道,要把我带到了去县里的医院,打电话也不让打。我在路上发现了自己上当了,我就想办法下了车,看到了您,我就来找您帮忙了。爷爷,您能帮帮我吧!求求您了!(带有哭腔)
C2爷爷:孩子,车牌号是多少?
A12吴华:车牌号是——。
C3爷爷:孩子,我来帮你打110报警电话。
旁白11:爷爷匆匆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并告诉警察骗子的车牌号。希望他们能快点过来抓获骗子。警察通知了附近巡逻的交警。不一会交警就来了。
C4爷爷:你好,同志,骗子的车牌号是——,你看看该怎么办。
(又有一些孩子控制不住了,捧腹大笑。)
A13吴华:叔叔,我的书包孩子车上,那个车就是。
旁白12:顺着吴华手指的方向交警看到了那辆骗子的车。骗子透过后视镜发现了交警,立马加起油门逃走,交警一路追着车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通过多个部门的努力,骗子车辆被控制,骗子归案自首。
旁白13:同学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像吴华那样机智的逃脱骗子的魔掌,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上陌生人的车,有陌生人搭讪,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班主任,如果真的被骗子控制假装顺从,找到机会就朝人多的地方跑立即报警。提高警惕,不贪便宜,不慌张,冷静应对骗子,确保个人安全。
案例分析
我发现每一次到吴华说话时就会有一些孩子忍不住笑,这是因为什么呢?等警察和爷爷角色出现时,他们又一次控制不住自己开始大笑,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孩子们会有如此反应?我反复思考,分析如下:
一) 三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对人称的认识不足,当同龄孩子扮演超出自己年龄的角色时,扮演者自身不能很好的拿捏自己的身份,因此会出现一些瑕疵,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控制不住自己。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适当的引导孩子认识角色,尊重不同年龄段的人,同时还要善于观察不同身份的人的举止。
二) 角色扮演者自带笑点。在挑选表演的小组时,没有考虑扮演者自身的性格特点,因此会存在一些孩子一上场就有学生笑。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少,任课教师对孩子的认识不全面,在组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挑选到一些平时课业表现不太优秀地学生。教师也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看待学生,希望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提升自信心,不断进步。
二) 展示前要求不到位。在孩子进行小组展示的时候,虽然教师一再强调要尊重同学,但是仍然有一些孩子喜欢钻空子,伺机制造事件,影响正常教学,以此来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把要求表述清楚。
三)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上课难免会上课走神,制造骚乱。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上好一节课需要关注很多因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一定要因材施教,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