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ing to be a better designer means trying to be a better human being.
感知与改变
作为一名PM,我希望自己可以将思想注入产品的脉络,将个人意志像根一样植入土壤,让产品与自己的呼吸同步,每一次心跳都与之共振。
掌控产品的脉络只有如此,产生了这样的联系,你才能和产品共同成长,bigger and stronger.而一个打上浓重个人烙印的产品,也获得了你的性格与灵气,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代码。这样的产品,对于用户而言更容易建立起心智模型,用户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容易被产品的气质和灵魂所打动。
设计者的思想会决定产品所能取得的成就,产品的发展与成长,也向设计者提出新的挑战。产品从一颗小树苗,要在你的手中成长,你要呵护和培育它的每个阶段,陪着它一起成长,你的上限决定了产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缔造企鹅》、《结网》、《启示录》,看了太多太多,这些规范和建议都基于一定的条件和环境。面对的用户不同,面向的市场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担负的责任不同,都会对流程和要求产生不同的变化。
困难与挑战
初期对于市场的理解和判断还只是猜测,要考虑如何快速建立起模型,实现核心功能,投入到市场进行验证,quick and dirty。
验证完后要考虑如何针对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良,提高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对市场有一定接触后,要逐渐形成对市场的判断,已经不能只靠猜和问。内心要开始有判断,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误差所在,修正自己的判断体系;
如何缩小需求与实现的gap,如何用较短的开发时间来实现最紧要的功能,于是要考虑如何确定哪些是最紧要的功能。
需求确定之后要考虑如何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时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开发架构,有哪些已有的资源可以拿来利用。
慢慢发现,需求确定其实是不大可能的事情,需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如何设计架构能够更快迎合需求的变化?要跑的快,还要跑的准,除了技术上的准备,对于需求本身的理解也应该进一步提升,于是想在动手之前,对于产品线路有着更准确的理解和感知。
当这一切都有了提升以后,需求越来越多,想做的越来越多,用户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会发现资源不够用了。有限的资源要如何配置?如何在运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源不能增加的时候,如何控制产品范畴,找准方向完成单点突破,把局面打开?
考虑完投入,就要考虑收益,如何将投入的收益最大化,让你的每个投入都是有价值的。
让你的每个投入都是有价值的然而一起并不都是那么顺风顺水。除了你和产品之间的联系,还要建立起用户与产品的联系。所谓的用户为中心,不是按用户的想法去思考,而是替用户去思考。但是要让用户能接受思考的结果。如何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如何让合作伙伴更容易接受?如何让投资者接受?对应的做出优化和改良。
。。。
输出与构建
上面提到的,每个部分都能扩展出很多,没有谈到的还有如何教育市场、营销、性能、产品架构、系统架构、商业模式、资本运作。。。
这个同呼吸共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设计者内心要先构建出一个世界。
人往往因为不安而不停的获取信息,担心碌碌无为而通过这样的假象自我安慰,于是精力便在这种无意义的信息理解过滤中耗费殆尽。正事没办法做,更加焦虑,这样的努力有害而无利。
梳理出自己的信息架构,知识架构,读再多的书,输入再多的内容,如果不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流畅的表达和输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纠结。
能够输出与时间的知识 才是有价值的有很多想法,又有很多顾虑,完善、完美的产品不是一簇而就的,这里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表达,也许不完美,也许不成功,但是要表达出来,让自己具有构建整个系统的经历和能力。因此这个系列的名字叫《完整的表达》,意在建立起输出表达的习惯与通道。用语言影响身边的人,用产品服务更多的人。
我所说的,都是我在目前这个台阶上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的,收获的。我期待我能给出问题的答案,也期待能推翻我所给出的答案。正如那句“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第一次尝试
1.需求
1.1场景
谁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将具体的事件,环境如实记录,不要急着去抽象。这样的记录才能溯源,分析。说清楚是什么就好。
往往这样能找出被忽视的问题,用户用移动网络刷不出页面的情况,你坐在办公室里用着wifi是无法体会到的。
1.2市场需求
提出怎样的需求。用户出于什么原因提出这样的需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问五个为什么,依次递进,找出市场需求的本质。将需求从场景中抽象出来,由解决一个问题,变成解决一类问题。同时依然要控制好需求的场景,明确产品的边界。
1.3商业目的
我们解决这个需求的同时,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水平方向上解决了市场上所存在的问题,垂直的方向上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不仅要知道用户要什么,也要知道我们要什么。
1.4验证标准
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验证我们对需求的分析是否正确,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了自身的商业目标。
2.产品设计
2.1流程设计
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从哪里进入,每一步的过程,输入输出是什么。怎样能更好的建立起心智模型,或让用户更易上手。用户如何知道要怎样去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信息?
2.2UI设计
页面如何展示?布局是否合理,颜色搭配是否协调,用户能否在页面中找到最想要的数据?
2.3字段设计
数据字段如何命名能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如何展示信息架构?字段是否有代表性?语言的模糊与二义性能否尽可能消除?专业术语沟通起来很清晰的时候会不会给用户带来困惑?
2.4交互设计
前端与用户直接如何交互
3.工程设计
3.1数据库?
需要哪些数据?数据直接的关系是什么?构建表结构。
3.2功能分割
设计中需要哪些细微的功能。功能之间的依赖关系,信息交互。功能的分割影响到进度安排与实现。
3.3伪代码
每个功能如何用自然语言表达,消除二意性。
3.4性能与效率
如何更能节省资源,包括开发时间、人力成本、服务器资源。如何更好的适应后期需求的变化。
4项目管理
4.1进度管理
规划研发过程的顺序与时间安排。把握好产品成长的节奏。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变化。尽可能做到定期升级迭代。
4.2测试验收
根据产品的设计进行功能测试、体验测试。向研发反馈完成情况
5.上线/推广
5.1发布/通知(内部/外部)
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对产品进行升级和更新。对内做好人员培训,必要时出具操作说明和更新说明。内部服务流程梳理清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需要面对的变化。
对外选择恰当的发布方式。
5.2推广
制定推广目标,推广策略,推广方案。
6.总结
总结对需求的理解是否到位,设计是否合理,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可以优化的地方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