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去朋友老王家吃饭,他的孩子楚楚十几岁,刚刚上初中。席间孩子彬彬有礼,非常乖巧,吃饭说话都很得体,我们去做客的几个人都对孩子赞不绝口,纷纷向老王请教育儿经验。
老王丝毫也不隐瞒,把从小到大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如何教孩子学习、如何管教孩子等等和盘托出,楚楚一直在旁边陪着我们耐心的听。
吃完饭,老王要去收拾饭碗,楚楚也去帮忙,这是老王说道:不用你收拾,你去看书吧,一晚上也没学习了。楚楚说道:今天的功课已经做完了,我来刷碗吧。老王对楚楚坚持帮忙似乎有些意外,勉强答应了。楚楚很开心,小心翼翼的收拾碗筷,我们大人则在客厅看电视聊天。
“哐当”一声,厨房里传来碗摔碎的声音,老王赶忙起身过去看,还没等楚楚说话,就劈头盖脸对楚楚凶起来:早就告诉你不让你刷碗,你看看,又把碗打了吧,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赶紧上一边去吧。
楚楚流着眼泪,跑进了卧室,反锁上了门。我们上前劝老王,孩子打碎个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不至于发这么大火呀。老王说到,这孩子就是不行,每次刷个碗就把碗打碎,洗衣服也涮不干净,我还要再重洗一遍。
回到家后,我一直在想,楚楚今天应该是听到了我们对她很多赞美,激起了她更加想要表现的欲望,才去主动要求收拾碗筷的,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又把碗打碎了。当再次面对老王的批评时,而且是守着这么多外人的面前,楚楚肯定感觉到自己很受伤。
其实,我们很多人从小经常遇到的父母不让我们去做某些事情,就是会担心我们做不好,然后我们一旦真的没有做好,父母就会说,你看看我就知道你干不好,你真是太差劲了。父母的这种行为不断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让我们越来越不爱干这些事情。
等到我们长大了,很多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好,父母又会说:我的孩子样样都好,就是不会刷碗;我的孩子样样都好,就是不会做饭;我的孩子样样都好,就是不会洗衣服等等。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家庭,他们家门前有个大大草坪院子。有一天,儿子心血来潮去剪草坪,但是第一次用除草机,推的太深了,一下把草剪没了。爸爸就准备推门出去,这时妈妈拉住他,说,“我们培养的是孩子,而不是草坪”。
是的,妈妈一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培养的是孩子,而不是草坪。而很多家长却把草坪、饭碗、衣服当成了教育的重点,要知道父母培养的不是草坪,不是碗,培养的是孩子。
如果孩子剪了一次草坪,剪的乱七八糟的不太好,这也是他的成果,让他看到自己在进步,而不是说“就不能交给你个活,交给你就干成这个样子”。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只是肩负了焦虑的责任,担心孩子这也干不好,那也干不好,却没有真正肩负教育的责任。殊不知,这才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地方。
作为家长,一定要回归到目标上来,用沟通来校准此刻的想法,而不只是埋怨和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