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读?
起因是,我要开始看报纸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安全报、参考消息,各种杂志...每天取一堆。
问题来了****,报纸无穷尽也!每天一堆报纸,惹来知识焦虑。
贪多嚼不烂,即便都翻了,时间不容许,浮光掠影也转化不成思考能力,失去了阅读的本意;欲速则不达,报纸成为负担、压力,反而引发焦虑。
怎么办****?“断”“断”“断”!
一个念头是只看人民日报,再缩减到只前四版。想上升到理论高度系统化一下。提出“断舍离”的是一个日本人,写了一本《断舍离》,以前看过,昨日翻出再看。
附20170610评价:
1/一句话概括:断舍离,三字足矣,本书就首先应作为“舍”的第一个试验品。
2/一个有用的观点:用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物品(我认为品德,想学习的优秀人士的好习惯、做法也适用)搭配自己,潜意识会不自觉将自己推向更好的自己。以前看过类似观点,再次强化。
3/另一个观点:用精品,“断”廉价货。
再略读《断舍离》不过瘾。总的感觉是,“断舍离”应上升到哲学境界,不仅局限于物品整理。试图找到谈得更深一些的书。于是豆瓣读书上搜“断舍离”,找到这本《重新定义效率,工作也要断舍离》,评价还不错,8分了吧。就找来看看。(其实,正如《重新定义效率》中的一点启示,“有价值的东西必然要付出代价去获取”,我潜意识有一点找捷径的想法。)
用时
昨天晚上1.5h,下午1.5h,合计3h左右。
评分
3星。认为是《精要主义》和《自控力》的合体,却又浅了很多,不深入、不生动。
这本书的逻辑也有问题。框架见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120/222d9cdcfd351de1.gif)
其实它真正的逻辑应该是,面对纷繁事情,如何应对?
1.要事第一,抓主要矛盾。
2.哪些是要事?
3.找到了要事,如何执行(避免拖延)?。
这是主干。
如何找“要事”,需要《精要主义》解决;如何执行,需要《自控力》解决。
收获
虽然这本书上面两个问题没有讲透,也并非全无收获。主要有两点:
1.两列清单法的理念并不稀奇,无非是二八法则。特别之处在于巴菲特强调非首要任务的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avoid-at-all-cost list),令人印象深刻,不由自主去思考,这些任务毕竟也是个人想要去实现的一些目标,何以严重到要被“咬牙切齿”“你死我活”反对的程度?想来,可能正是这些看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目标,将个人拖入无穷无尽精力消耗的黑洞。
2.一段并不优美的话,内涵却值得思考,即:“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知识,技巧、习惯,都需要一定付出和牺牲,比如时间、精力、金钱。所以习得他们并非朝夕之功。不过也正因为这些投入和付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才使得这些知识、技能、习惯因为稀缺而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必然要付出代价去获取。所谓“道理我都懂,只是做不到”,正是这”做不到“与”做到了“造成了人与人的差别。再往根源上说,是耳熟能详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重复。大道至简,万道归一。这里再次证明了许许多多道理本源上都归结在一起。
再来一例:刚才所谈的又一个词“稀缺”,和那本《稀缺》谈到的道理,又是同这段话相通来着的。正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稀缺。
2018.06.12,23:06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120/0e9b4fedeb825bf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