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行动分为广义的行动和狭隘的行动,广义的行动是时刻都在行动,这其中包括有意识的行动和无意识的行动,主动的行动和被动的行动,打个比方吧,比如自己计划着去干某事儿,计划来计划去总是不能落实到行动上,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都说这种行为受没有行动力,说的多做得少,这种现象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行动,只不过这种行动是落实不到正要做得的事情的行动,这类行动是不采取行动的行动,这不也是行动吗?这就是广义上的行动。
下面再讲一下狭隘的行动,狭隘的行动都是有针对性的行动。这种行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意识的行动,人们日常生活中,凡是成事,都是狭隘的行动,狭隘的行动比较明显的特征是行动都是明确的,具体的。
每个人身上即可出现广义的行动,也能出现狭隘的行动,有的时候,这两种行动还会同时出现,也可能是交替的出现,总之只要是行动一定逃不出这两种行动的可能,清楚了行动的类型,接下来要分析一下,行动是如何产生的,行动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过程的复杂并不是指行动的快慢,这个复杂指的是行动的产生过程,以可以说是行动的加工过程。
行动的加工过程有一个核心,就是场景的构建,一个行动的产生过程是场景合适的结果,某种行动的产生,一定是构建了一个符合这个行动的产生的场景。就好比一颗种子埋到土里,只有合理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其他的各种条件达到它发芽的标准,那这颗种子一定会发芽的,我们可以把发芽看成是行动产生的过程,那什么温度、湿度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场景,有了这个场景种子哪怕是偶然落到这里,也会自然的发芽。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吹又生这不就是个场景吗?
当我们明白了行动的产生需要的一个合适的场景,其实就看看清出自己的一些行为,特别是那些无意识的行动,比如有的时候我们拿着手机不停的在刷抖音,怎么也停不下来,这个行动有的时候还不受人为的控制,这个时候肯定是构建了适合刷抖音这个行动的场景,那我们要终止刷抖音这个行动,就要把这个相应的场景给破坏了,这样场景不存在了,那行动自然也就停止了。
了解了行动是因为在合适的场景应运而生的,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指导的意义,就比如我们刷手机吧,有的时候我们是躺在床上有的时候是躺在沙发上,为什么我们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就不自觉是刷手机呢?那是因为有了这个相应是场景,自然就发生了刷手机这个行动,针对这个问题,那把场景破坏了,比如说,我们把手机放到客厅里,坚决不带到卧室里。
有了场景这个抓手,我们想要采取行动就要构建一个合适这个行动产生是场景,想要终止一个行动那就把相应的场景给破坏了。如果我们总是无法采取某个想要进行的行动,那一定是场景还不合适,构建场景就可以了。从场景这个角度,常识着去做某事,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脑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