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民间三大事,生、娶、死。老家乡下冀东南有民谚云:挂面汤卧鸡蛋,一辈子无非三顿饭。意思是人一落生,满月庆祝一回,吃顿好的;长大娶媳妇,大喜事,三亲四戚聚在一起吃顿好的;待到人过世了,三亲四戚聚到一起吃顿好的。
老朝年代生活不宽裕,没有今天到饭店摆个席面一说。孩子生下来过满月,亲戚们聚到一起,挂面汤卧鸡蛋,弄顿白面膜,就算一顿好吃食,算是庆贺。红白事呢,红事吹一通喇叭,吃顿大锅菜,白事吹一通喇叭,吃顿大锅菜,就完了事。这是一辈子无非三顿饭的来源。
各地民俗不同,古今亦不同。《白鹿原》一书中,最让人看着舒服的是吃面环节,农忙、生日、年节,一碗红白相间的油泼辣子面,或者饸饹面等,各种样式的面唯一不能缺少的是色香味俱佳的卤子,热气腾腾上了桌,粗瓷大碗一端,用筷子边搅拌边吃,一想就馋的不行。
人这一辈子,儿时的味蕾贯穿一生。挂面汤卧鸡蛋是儿时少有的美食,大锅菜亦是。在老家农村,有传说给皇上上贡的龙凤面,面条一粗一细,粗为龙,细为凤,面是中空的。水烧至滚开,指头粗细的一绺面下到水,打入一个鸡蛋,待滚水开,然后倒入葱花、香菜、香油、醋拌成的汁。一碗绿白相间、热气腾腾的挂面汤卧鸡蛋就上桌了。就着咸菜条连喝带吃一大碗,再嚼个大白馒头,美味的不行。
大锅菜构成就复杂多了,猪肉是最肥的好、粉条是宽粉最佳、白菜要菜帮子、豆腐要上锅炸。满满一大盆猪肉首先入锅炼油,待到出油七成,把油和肉渣捞出。然后,重新热锅倒入猪大油,葱姜蒜、花椒大料红辣椒爆香,放入白菜、油渣、粉条、海带,盐、酱油、醋等辅料倒水开炖,不出40分钟,大锅菜就香飘满院了。
那会儿农村物质极度贫乏,不年不节难得改善一次伙食,这孩子过满月、红白喜事也就成了百姓偶尔改善一次的机会。当然,年景不好,吃不饱肚子,饿死人的年代,这三件事也就免了。能活着,都是一种幸运,谈何三顿好吃食。
改革开放后,人们总算不被挟制着空忙,日子也就一天好过一天。白馒头渐渐挤掉玉米、高粱窝头,眼看着百姓的脸上就有了些许油光。三件人生大事,吃食也跟着花哨起来了。如今,不管是孩子过满月还是过生日,面条也就取个吉祥的意思,那满满的一大桌子美味佳肴、山珍海味,都让人提不起多大兴趣了。红事彻底与大锅菜绝了缘,全部饭店吃大席了,一顿饭够老朝年代多少人吃半年的,浪费惊人。倒是白事,杂合菜在部分农村地区一直固执的存在着,当然也多了席面,总要整上三荤四辣几个菜喝上几杯。
老话讲,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生活条件一好,各种富贵病也就多起来了,年纪轻轻“弹弦子”的不老少不说,还有好多因为脑血管、心血管病壮年就没了的。三顿饭提前吃完,不知是享了福,还是受了罪。
挂面汤卧鸡蛋,一辈子无非三顿饭。想来人生也挺简单,生了、娶了、老了、没了。什么功名利禄呀,富贵荣华呀,就算活着百般的争,千般的抢,一到时间,万事皆休。
老话里存着看透人生的明白,民谚里内涵着洞悉生活的智慧。浮云遮望眼,一切苦的源头。人生还是要随缘,时间有限,生命无常。看看天、笑笑云,喜欢的歌多哼几遍,难唱的曲放到一边,随性散淡一些,亦是福分。
正是:岁岁年年心依旧,年年岁岁过春秋。炎凉冷暖由天意,冷暖炎凉是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