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6-249
读书看来和跑步一样,速度上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8章,稻田与数学
讲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孩子为啥普遍数学比白种人强,一个语言上的优势是我们的数字音节短而干脆,人类大脑短期存储记忆时长是两秒,两秒内我们读完七八个数字并记住,而英语使用者就不行。另外,个位到十位的变化组合一目了然,英语孩子还要注意11、15的单词不同于18、19这种简单的组词结构。
文化传承方面、族裔文化方面,有点生硬的说中国南方人(珠三角稻田农民)有勤劳的传统(从民间谚语上比较中俄,俄国人忒懒啊),一年能劳作3000小时,相对非洲的1000小时(摘一种叫蒙果果的果子)和欧洲的1200小时。
然而亚洲学生依旧视努力工作为美德。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本书所涉及的成功案例均是那些比同辈更加努力工作的个人和团体。比尔盖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沉迷于电脑,比尔乔伊也一样。甲壳虫乐队花了数千小时在汉堡练习演出,而弗洛姆在机会降临之前,已经在不入流的并购诉讼生意上打拼多年。
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而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P208
成功在个人品质上表现为勤奋,在态度上就是坚持不懈顽强不屈,比旁人花费更多时间面对同样问题,“一年忙到头、吃喝不用愁”。
第9章,玛丽塔之幸
纽约90年代一个初中开始试验KIPP项目,即学习东方式的起早摸黑、超时(相对而言)教学,事实也证明成功提高了升学率。
美国人1871年有个看似迷信的教育部报告,说“过度学习”会促发精神疾病,“会对个性性格与生活习惯造成最恶劣的影响.. 过度用脑无疑对健康也会造成损伤”。于是乎,美国孩子比较放任自由(暑假3个月!!),个性张扬一些。
玛丽塔是具体案例,一个12岁女生,进了KIPP学园,早晨5:45起床,17点放学,写作业一般到22点,23点左右睡觉。
“异类”是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的人,--是那些耐心等待,当机遇到来就当仁不让的把握住的人们。P233
呃,第9章为啥不和第8章合并? 都是说数学、稻田和教育的,崇华媚中的,没有新论点。
尾声,讲作者家族来历,牙买加在18、19世纪的肤色歧视现象,即由白到黑,中间混血的肤色越浅,当时越有优越感。
“异类”都是历史和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书中介绍的天才或成功者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
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P24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