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赠孟浩然》
浅析赏评,作者,潭影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浅析: 这首诗歌是李白诗歌里的经典之作,诗歌作品的内涵,充分表达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重之情;诗歌押韵协调,诗句对仗工整,加上诗人具备的特有创意的语言,使这首诗的风格十分独特明快。
全诗所表达的内涵,是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和赞扬。我爱孟夫子,他的儒雅风采天下流传;年少时不爱香车冕冠,年老时独卧山中,闲暇有孤松做伴,月夜把酒临风,醉卧松下花草丛中,他藐视权贵之间的互相倾轧,在李白的心目中,“孟浩然”就是他仰望的高山,自己拜访结识他,就是为了汲取他的精神养分,来到此处揖取他散发出智慧,如花蕊般的芬芳。
李白的语言是那么浪漫洒脱,短短的八行诗句,四十个字,竟然把“孟浩然”的性情和才华,表述得如此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的两句“高山安可仰,途此揖清芬”更是将自己对孟浩然的敬爱抒发到了极至。李白运用比喻的笔法,把孟浩然贴切地比作高不可仰望的山。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大家,其才其名远胜于孟浩然,用高山来比喻他人,这即能表达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也表现出来李白的谦虚有度。李白的性格与孟浩然有很多类似的接近,他们都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在诗歌创作中,能把这种对自然的风景的情感融入诗中,就使整首诗歌超脱世俗,犹如一缕清风徐来,清新而雅致。
如果浅显的去理解这首诗歌,无非就让人远离尘世,在自我消遣中去获得快乐,李白的诗内涵很深邃,你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为,认为它的诗歌感情色彩强烈,其实他的诗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在这首诗中,有一种超脱的思想值得钦佩,那就是一颗不慕名利,清幽淡泊的心。
当今社会人们为了追逐名利,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人们心思越来越复杂,到了人人喊累的现象,当官的的为了向上爬,挖空心思互相挤兑,累的不是工作,而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已经让人累得喘不上气来;当你品读这首诗,能让人在劳累中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
李白的诗不是玩文字游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虽然这首诗是送给孟浩然的,实际是蕴含着做人的哲理,人们凡事就应该顺其自然,因势而为,到了那个阶段就得接受现实,孟浩然的晚年的放逐山水之间的情操,感染了李白,触动了他的诗情,这首诗是送给孟浩然的,但诗的内涵熠熠生辉,普度着后世之人。
赏评: 这首诗词句自然流畅,有种行云流水般的舒卷自如之美。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的友谊,成就了诗坛上的一段佳话。风流潇洒的诗人性格,邈然超世的隐者之心,是两位诗人成为至交的根本原因,而这首诗就是他们二人友谊的见证。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李白通过描写孟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清高品格,表达了真挚的崇敬之情,也流露出自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纵观李白的这首诗,可以说是众多赠诗中的经典之作,尤其是李白对于孟浩然的那一份真挚情感,他对于朋友的那一份赞美,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也充分说明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那深厚的友情,是建立在互相欣赏的层面上,可见一个让李白敬慕的人,他一定有自己的高贵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高尚的灵魂所在。
整理于2019,3,25
潭影:(单明录)建筑工程师,有过军旅服役的经历,有散文诗歌在军报刊物发表,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用诗歌散文寄情山水,坚持书法练习,连续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每年的书法考级,目前已经过了九级,也爱好水墨画的晕染;低调做事,淡泊名利,不为难自己,走自己的喜欢的路,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