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寸进社
教育行业的内容营销(中)

教育行业的内容营销(中)

作者: 寸进社_潘伟涛 | 来源:发表于2020-08-08 23:34 被阅读0次

    文 / 寸进社-潘伟涛

    在《教育行业的内容营销》上一部分,我们对内容营销有了基本的认知,并重点讲了常见的理解误区。在这个部分,我们会讲到内容营销的涟漪效应,以及几个实用操作方法和工具。

    涟漪效应

    “涟漪效应”是我对内容营销做的形象比喻。当你把一个石子扔进池塘里,就会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这个涟漪可能会让远处的浮萍轻轻摇摆,也可能会惊起正在休憩的蜻蜓,或者让某条鱼改变了游向,谁知道呢?放到营销上,池塘就是你的目标市场,这里面有你想要影响的对象,但你并不能很容易地触达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哪。把营销内容作为石子,扔进池塘,通过荡起的涟漪,去影响他们。看似微不足道、轻描淡写的举动,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把这个称为涟漪效应。

    某位普通投资机构的分析师,在碳9资本冯新老师的指导下,写了几篇文章,就引起了某互联网巨头战投部门的注意,成功入职该战投。这就是内容营销的涟漪效应,不要担心你写的东西没人看,你要担心的只是你写的东西对人家有没有价值。越是细分的领域,优质的内容越容易传播,也就是说,在细分领域,内容营销的性价比和传播效率是最高的,而普通的广告宣传反而是不合适的。

    “风乍起”,尚能还能“吹皱一池春水”,想想扔进去一颗石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当然,这石子也不是随便扔扔就行的,还要看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池塘,选一个什么样的石子,以什么样的姿势扔进去。

    选池子、选石子、选姿势,这是涟漪效应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之前服务过一个项目,叫保林叔叔讲故事,听名字就能知道,就是众多“讲故事”项目中的一个。根据他的能力和特点,我建议他做故事教育——通过故事来做教育。这样就不再是“讲故事”的了,而是换了个赛道,变成了做教育的,把故事教育化,把教育故事化。当形成完整的故事教育理论,把自己变成故事教育专家,之后所创作的每一个故事,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强化“故事教育”这个标签。后来,保林叔叔讲故事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接力出版社出版了《蛟龙少年科考队》系列故事书,还有《流浪地球》电影的改编绘本,都获得不错的反响。最近在喜马拉雅上线的《封神榜》广播剧,前天我查看的时候是新品榜儿童类第2位,付费总榜新品第14位,也是很不错的业绩。从讲故事到故事教育,这就是一个选池塘、选石子、选姿势的过程,当然中间还有很多细节,就不再展开了。我们教育行业的很多创业者和专家,做了很多的产品和服务,但缺少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看似很多事情,但难以形成积累,总是难以起来。

    涟漪效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大面积传播、持久性传播、低成本操作、可能有意外收获。涟漪效应很有价值,但需要做好准备,选好池塘、选好石子、选好姿势,把前面这些准备好了,后面才能事半功倍,让涟漪触达更远的远方。

    内容营销的几个工具

    接下来我们说说内容营销的几个工具,通过介绍工具来讲内容营销的操作方法。这些工具,在我做咨询服务的过程中,都会帮客户们建立并运行起来,都是经过长期有效的实践验证的。

    工具1:用户画像(读者画像)

    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首先都会考虑一件事,叫用户画像。我们做内容营销时,也要有用户画像,或者我们可以改称“读者画像”。内容营销并非要满足所有人,也不需要满足大多数人,而是要满足你要想触达的那些人,并且深度击穿他们,改变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愿意与你产生链接和交易。

    同样的内容,说给不同的人,要有不一样的说法。目标用户决定了我们说什么、说多少、说多深、怎么说。譬如一篇讲电商未来趋势的文章,是写给马云看的,还是写给我看的,那内容和风格肯定大相径庭。千万别以为你的观点很有价值,就值得被所有人“拜读”,妄图适配所有人的结果就是一个人都适配不了。譬如一篇讲儿童成长的文章,你可能会一厢情愿地认为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人都应该看看,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是有文化差异的,他们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同样是妈妈们,她们的生活环境、社会阶层、教育理念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观点,说给妈妈和说给奶奶,说给精英妈妈和说给草根妈妈,能用一样的方式吗?

    产品经理做“用户画像”时,会精确到 1 到 3 位具体的人,用他们来代表各自的群体。这个很重要,不是直接以某个群体为目标用户,而是以具体的人物为代表,可以用身边熟悉的某个人,或者虚构一个人物,赋予他姓名、年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性格喜好、社会关系等相关特征。这样当我们创作内容时,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这个人就坐在我们对面,我们能够用文字与他对话,我们对他越熟悉,写出来的文字就越流畅。譬如前面说的儿童成长文章,我们可以假设面对的是生活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的王兰兰,她32岁,大专学历,在事业单位做文员,孩子5岁,丈夫基本上不管孩子……当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会跟她聊什么?你会怎么跟她聊?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你不用跟她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不用讲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这些都与她无关。

    有人会把文章尽量写得通俗易懂,以取悦更多的人。历史上这方面最有名的莫过于白居易,据说他写完诗之后要先念给老太太听,让老太太能够听懂。看似不错,但却被苏辙、钱钟书等名家批评为“絮叨”。老太太文化程度低,你不“絮叨”人家听不懂,但苏辙、钱钟书这样的大家,都是心有灵犀之人,你多说一个字,人家都嫌烦,何况你真的像老太太一样“絮叨”呢?取悦一部分人,必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人;想取悦所有人,必定会被所有人视为路人。

    当我们创作内容时,面前是要有用户画像,也就是读者的。有了读者,自然就会产生营销的心态,就会想着怎样让对方准确有效地接收到我想表达的信息。从内容营销的角度,深度击穿一个对你有价值的人,远比无效触达10万人更有价值。有的自媒体追求数字,为了阅读量、粉丝量,不惜坑蒙拐骗;有的自媒体追求质量,哪怕阅读量很低,哪怕粉丝很少,但能遇到知音,产生价值。

    工具2:选题库&打分表

    说完用户画像,我们再说说内容营销的选题,或者叫创意,这方面主要涉及两个工具,选题库和打分表。

    内容营销的“内容”,是要经过深度打磨的。我们本来就没有专业媒体那么专业,如果再随机性地选择主题、生产内容,很容易荒腔走板。团队每周可以召开一次选题会,通过选择库和打分表,对选题进行脑暴和打分,就可以对选题进行科学管理,使选题质量保持在某个水准之上。

    选题库,简单一点的话,可以建一个在线的表格,让团队内部成员都能看到。表格可以有标题、分类、说明、提交人、提交日期、状态、备注等信息,团队成员不管谁有选题创意,都可以提交上去,其他人可以在上面迭代。其实不管你有没有团队,哪怕只有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选题库,我自己的公众号寸进社,虽然平均每月才更新一篇,但也有一个选题库。有些选题已经扔进去两三年了,还没有写出来,但有新的想法时,我会随时补充进去。这样就能不断打磨,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更有生命力,更有穿透力。越是好的创意,越要好好打磨,不要轻易写出来,那是对创意的浪费。

    选题创意最终是否被采纳,不能凭感觉,要有一个打分表,这样才比较科学。打分表是针对每一个选题,从多个维度进行打分,每个维度有分值和权重,最后的综合得分,就是这个选题的打分。综合得分在某个分值之下的选题,要么放弃,要么继续打磨,不要在低分数选题上浪费资源。打分表还有一个好处,选题不会受某个人的个人喜好影响,从而使选题变得更客观。瑞·达利欧的《原则》中提到,他在日常决策中也使用了类似打分表的工具,而且还给不同的人赋予了置信度,这个也很好啊,一个老手当然应该比新手的置信度高一些,他打的分数应该被赋予更高的权重。

    当然,选题库和打分表这样的工具,可能会降低内容的艺术性,可能会淹没到一些天才式的选题,让某些创意失去被尝试的机会,但是,它们能保证选题的长期质量。

    工具3:内容日历

    再介绍一个工具,内容日历。简单地说,内容日历就是一个日历表格,在上面提前规划出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发布的内容,使内容营销工作更有计划性,更有前瞻性。

    在制作内容日历之前,我们还有几件事要做。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用户画像,还有一件事是内容分类,不管你内容营销的阵地是公众号还是朋友圈、抖音号、视频号,内容是要有栏目分类的,跟网站一样有分类,虽然这个分类不一定会公开出去,但自己是有的。然后每个分类的内容数量是有比例的,有的分类内容多,有的分类内容少,数量和比例就决定了这类内容的发布频率。

    用户画像、内容分类、内容数量、内容比例、发布频率、发布时间、发布平台等等,彼此关联,互相影响,最后落实到日历表格上,就是内容日历。也就是说,这个看起来像是个日历的东西,其实是多项复杂工作的简单呈现。用好了内容日历,会使你的内容营销工作变得极有条理。

    小结

    上面我们讲了内容营销的涟漪效应,以及用户画像、选题库、打分表、内容日历等工具。有人觉得内容营销主要靠创意,是艺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其实这是误解。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创意才能成之为创意,才能迸发出更大的价值。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实用,但还是有些枯燥,下一部分将会轻松一下,会讲一个最简单的内容营销方法,然后是创业者如何在朋友圈和演讲中做内容营销,请关注寸进社公众号的后续推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行业的内容营销(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vk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