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饮食文化:丧葬食俗

中华饮食文化:丧葬食俗

作者: 闲读与苦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7-12 11:26 被阅读0次

丧葬古称凶礼,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对正常死亡的老人,中国民间视为“白喜事”。与“红喜事”一样,白喜事也是较铺张的。晚辈在哀悼尽孝的同时,对前来吊唁以及帮助处理丧事的亲友及工人则要以酒菜招待,这就有了丧葬食俗。

民间的一般俗规,是送葬归来后共进一餐。这一顿,各地叫法不一。有叫“吃白喜酒”的,有叫“吃送葬饭”的,但大多数地方叫“吃豆腐饭”。古代的“豆腐饭”,为素菜素宴,后来席间也有荤菜,如今已是大鱼大肉了,但人们仍称为吃豆腐饭。

豆腐饭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的豆腐是乐毅发明的,乐毅发明豆腐是为了使上了年岁的父母吃上不用咀嚼的豆制品。豆腐不仅使乐毅的孝敬之心如愿以偿,而且惠及广大乡亲百姓。后来,乐毅的父母因常吃豆腐而高寿。在父母过世送葬归来时,乐毅就把家中所有的黄豆都做成豆腐,办了豆腐酒席招待四乡八邻,祝愿大家都健康长寿。从那以后,人们都学乐毅在老人过世后用豆腐酒席招待送葬的亲友。吃豆腐饭的风俗遂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除了吃豆腐饭,有些地方还有特殊的丧葬食俗。

旧时北京,人死后在灵前供奶油饽饽和干鲜果品。奶油饽饽一层层码上去,多时可达数百枚。灵前供上香的瓦盆,在出时要由儿子摔瓦盆,摔得越响越碎越好。灵前还有一罐(瓶),出殡时将各种吃食尽可能装进去,由主妇抱着葬于棺前,算是送给死者的食粮。20世纪50年代以后,此俗逐渐消亡。

在吉林,白事宴席较简单,多在送葬完毕设便宴款待亲友,以客人吃饱为度,菜档次较低。菜肴数应是奇数,即“上单不上双”。客人可喝酒,但主人只斟一次,表表谢意即可。一般不互敬酒,饮宴过程也很短。

山西长治县一带,过去人死后所供祭品分4种:一是三牲祭——猪头鱼和公鸡;二是三滴水——4大碗、4小碗、4个碟子;三是白头祭——馒头;四是刀番祭——一斤猪肉。现在,近亲主要以猪头、三滴水为祭品,一般关系的以糕点为祭品。沁水、阳城的农村,丧家在出殡前,儿女侄孙辈要提米饭、油食、馍等到坟地吃,撒五谷于地,儿女连土带谷抓在手里,装入口袋,名曰抓富贵。这个地区,人死后有过七习俗,每逢七日哭祭一次。

在山东这一顿酒席谓之“吃丧”。有的地方在辞灵(下葬仪式结束后,亲属祭拜死者牌位)以后、亲属要一起吃饭,叫作“抢遗饭”。临朐的遗饭是豆腐、面条,据说吃了豆腐,后代托死者的福会兴旺富裕;而吃了面条,后代蒙死者的阴德,就会长命百岁。有的还吃栗子、枣、意即子孙早有,人丁兴旺。

在黄县等地,圆坟(葬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死亲属为新坟添土,称“圆坟”)之后,每人分一块发面饼,据说吃了发面饼,胆子就会变大,夜间走路不害怕。

济南旧俗,老人死后第三日,丧家以瓦罐盛米汤赴土地庙,呼唤亲人并遍洒米汤,谓之“送三。出殡日,全家及亲友食丧葬饭。

在鲁北平原,此日晚必备八碗菜,并用祭礼上的菜品回锅待客。故此地之“八大碗”即丧宴的代称,在喜庆场合是绝对禁说的。

胶东地区,人亡当日,即须速报亲属,入殓、守灵。出殡下葬后,亲属都急忙低头抢着回家,谓之抢福。随后进餐,要吃白面饽饽、白米饭。

济宁地区的丧葬习俗受孔府礼仪影响,颇为奢华。旧时要设棚帐,盛果品牲礼路祭,家中宴客前后数十日,席面多至数百席……故而那时农家有“死不起人”之说。其宴客费用一般农家承担不起。贫穷人家常因酒筵费用不足不能发殡,而将灵柩长期停在家中,害怕因酒筵准备不周,惹人耻笑,得罪乡邻。此陋习至清末才被革除。

有的地方将“倒头饭”(放在死者头前的生米或半生不熟的大米、麦仁)煮成粥,每个孝子一碗,叫吃“富贵饭”。谁先吃上富贵饭,谁先富贵。所以孝子们从茔地返家的途中,都暗中使劲,如竞走一般。

江西宜春的“粮米包”,也是类似的丧葬食俗。粮米包是用布包一些米,和一只公鸡一起系在出殡时的“龙扛”(抬棺材的扛子)上。据说在“八仙”抬着灵柩过桥、上坡下岭时,亡灵就会抓着粮米包以免脚下有闪失。因此,民间相传,这粮米包上一定有五个手指印。死者安葬后,公鸡带回来供“八仙”吃;而粮米包则带回来做成饭,只准家里人吃,连出嫁了的女儿都不准吃。

在湖北,老人死后,临葬前,丧家必须设宴款待宾客,否则,将会遭到讪笑。沔阳一带,丧葬前一夜,乡邻亲族要在丧家吃饭,以致达到“酒肉狼藉,呼噪喧呶”的程度。蕲春一带执丧那天,丧家根本不烧饭,只靠亲朋乡邻送的稀饭解饥。

丧葬食俗中的“端百岁饭”和“偷碗计寿”,是生者在念死者的同时,为下一代祈福的特殊方式。“端百岁饭”是江西杨树一带的习俗:人们在吃“送葬饭”时,端一碗饭,夹几块肉,带回去给孩子吃,以此举为孩子讨个“长命百岁”的吉利。类似风俗在苏北也有。

《海州民俗志》载:“用从喜丧人家偷来的碗筷给孩子吃饭,也能讨来长寿。因此喜丧人家常多买些碗筷供人偷。”这就是丧葬食俗中的所谓“偷碗计寿”。可见,民间的丧习俗,主题有二:一是尽孝,二是祈福。

全书完!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饮食文化:丧葬食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yr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