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二章》
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所以,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这是说明了弱强之间的关联。受委屈的,反得成全;低洼处,反而能让水积满;缺乏多的最后反而得到了,本来富足的却显得迷惑不已。圣人和天道合一,自愿做天下人认识天下的工具。不会自以为能够看得到,故而会用尽自己的努力,竭力去看,进而看到的更为真切。不追求自己的荣耀,而是注重事业的进度,不对表面的荣耀执着,反而能够大功告成。不以为自己是最大的,从而谦虚谨慎,积极进取,反而能够在争夺中获得天下的王的地位。不去和别人争,而是自己谦虚好学,努力勤奋,最终反而天下没有人可以和他争了。
这对强弱做了一个十足关键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说,一切强弱的表现,不过只是表象,不是本质的东西,不是源头,不是道,但是他们总能够让人们头昏眼花。表现的弱是什么?是不会争斗,不会显得十足富有,不会拥有十足的荣耀。道的层面的强是什么?是不自满,是不自以为大,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竭尽全力,能够时刻从周围学习。这样,表现出来的和实质的强,迟早有一天要体现出来的。
看破本质,屈枉卑下的反得到伸张,每一处失败,都丰富了经验,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得以施展,最终得以事成,人得以伸展。
《老子·第二十三章》
少说话,合乎自在本相。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兴起风雨的是谁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 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丧的人就认同失丧。认同道的人,道便悦纳他;认同德的人,德便欢迎他;认同失丧的人,失丧便拥抱他。信心不足,才有不信。
少说一些话,就合乎本相了。狂风暴雨也很难持续一整天,天地也难以持久。所以,从事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丧的人就认同失丧。认同道的人,道便能够取悦和容纳他;认同德的人,德就会欢迎他;认同失丧的人,失丧就会拥抱他。信心不足的时候,才会不相信。
这章主要说的是关于人求道行道的注意事项和一些规律:相信道,道就会主动的来找你;相信自己不行,会失去,就真的会失去。这主要说的是相信和行动之间的关系,相信了,行动就会总有办法。
信念越坚定,越能有办法,没有办法也能感动道,赋予我们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