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康诗人中,左思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他的文坛发迹史、他和妹妹的诗文应和、他爱女儿的铁汉柔情、他的《招隐诗》中的精神家园都值得说道。但是最先得写一笔的,是左思和三都赋的故事
唐代白居易在《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中写道:“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是三都赋成就了左思的文学梦想。
左思(250?~305?),字太冲。他的父亲左熹(也作“左雍”)从小吏开始做起,逐渐升任为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左熹一心要让儿子左思成为书法家,请来名师主教,左思却毫无兴趣,死写滥画不成气候。左熹转而让儿子学弹琴,左思缺少必要的领悟能力,学了许久也弹不出像样的曲子。后来父亲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他父亲当着左思的面对朋友说:“这孩子这么大了,所知所学的还不如我小时候呢。”左思听后羞惭难当,受到激励,从此后发奋勤学。史书说: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
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当时的晋代是门阀社会,高门贵胄林立。左思向来不是上天的宠儿,人丑、口笨、出身寒微。比之更早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都是长相出众的人物。同一时期的太康诗人中陆机、潘岳等也都样貌俊秀、能言善辩。而当时西晋又崇尚清谈,左思口拙就更显得籍籍无名了。于是他就闭门谢客,苦读苦写,立志要写出《三都赋》。
据说他在家里多处角落都备有笔墨纸砚,包括卫生间,以方便记录偶然灵感得来的句子。赋的创作对于作者的文识文才是很讲究的,左思有才不假,但是他自己本身阅历不免有限,他查阅了大量典籍资料,还向去过三都的人虚心请教,“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问东吴风物于陆机。
但他还是担心自己知识积累不够,遂要求任秘书郎,以方便查阅官方的相关资料。这一写就整整十年,他终于写出了《三都赋》,却还是不受人重视。
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他担心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会导致好文章被埋没,于是就把《三都赋》呈给当时洛阳名望很高的皇甫谧看。皇甫谧称赞赋写得好,为他的赋写了序。
另外,太康诗人之一的著作郎张载为也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
《晋书·左思传》载:“初,陆机入洛,欲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陆机初到了洛阳,本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三都赋,就拍着手直笑,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一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它来封盖酒瓮呢。”等待左思的赋写出后,陆机从心底叹服,认为自己无法超过左思,就搁笔不写了。
《三都赋》受到了文学大咖的美誉赞评,名满天下,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一时供不应求,价格大涨,“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由此而来。
左思也终于因作《三都赋》而出名了,成为贾谧门下“二十四友”之一。当时是晋惠帝在位,左思依附权贵贾谧,成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贾谧既富且贵、又才思敏捷,他的家族、妻族等都是出身十分显赫富贵。他和当时的太子司马遹既是老表,又是连襟。贾谧的两个姨妈就更了不得,一个是贾南风,晋惠帝的皇后,独揽朝中大权;另一个是曾经皇位候选人之一、晋武帝的弟弟齐王司马攸的妻子贾荃。史书说他:“谧好学,有才思”,他组建了一个高端文人圈子,即“二十四友”,潘岳、陆机、陆云等人都在其中。
潘岳与陆机并为西晋诗坛翘楚,素有“潘江陆海”之称。而陆机、陆云合称“二陆”,这些人都以高官皇戚贾谧马首是瞻。他们除了畅谈文学之外,还形成一个权力圈子,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
史书称贾谧:“负其骄宠,奢侈逾度,室宇崇僣,器服珍丽,歌僮舞女,选极一时。”史书有两个词用得很准确:“权过人主”、“其为威福如此”!贾谧后来干预政事,与皇后贾南风等合谋陷害太子。太子司马遹一死,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晋惠帝最小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等设计诛杀。二十四友中,陆机反杀有功受封为关中候,刘琨扛着枪去太原守城。左思一看,时局太乱,完全是没有任何正义伦理可言的血腥政治厮杀,自己很难有磊落立世、建功立业的机会,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
他退隐时写出了著名的咏史诗“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这一种高亢清声,直抒胸臆,简直振聋发聩。“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二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我本来就不想追求权力和富贵,为什么要和这些龌龊的人混到一起?我要追随许由而去,在千仞高峰之上抖掉粘在我衣服上的灰尘;在万里长河之中洗去沾在我脚上的污泥!”
宗白华对这两句诗有着高度的评价:“晋人用这两句诗写下他的千古风流与不朽豪情!”而明人沈德潜对左思的诗歌成就也有一个高度的赞扬:“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显然在沈德潜看来,左思的诗歌成就非常之高,远远胜过潘岳、陆机等人。他的咏史诗、《招隐诗》、《娇女诗》都写得可圈可点,历代诗评家都有赞誉。
左思虽然进仕也曾追附权贵,以图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甘心才华落空;但他的退隐也当机立断,气势高远。所以后世写他:“三都赋成排左思”。他从寒微暗澹的人生中发奋逆袭,因一赋成而青史留名,诗文颇有魏晋风骨,是当时文坛一股清流,一点也不讨人厌,史学家对他是抱持肯定态度的。
但是在白居易的诗中,同样很有文学才华的谷永,他的光彩却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了。
西汉皇帝汉成帝刘骜即位时,外戚大将军王凤专权,而谷永则是王凤的党羽。后来谷永出京师做了安定太守。以后辗转做了凉州刺史、因上奏章惹怒成帝被免职。次年,皇帝召回谷永,他入京做了大司农。公元前11年,坐罪免职,死在家中。
生前他写过一篇篇言辞恳切、鞭辟入里的奏书被皇帝采纳,以才华横溢、直言相谏而闻名当时。除了奏疏,谷永著作有五卷,《隋唐经籍志》收其两卷,流传于世。
但史家们对谷永多有贬损,主要因他为巴结权臣而颠倒是非黑白,在奏疏中把出现日食和地震等天变归咎为后宫专宠。史书说,谷永前后上书四十余次,专门抨击成帝与后宫而已。
其实后世考证,他主张拒绝匈奴大臣伊邪莫演的投降、推荐人才、主张减赋等等,还是做了不少值得称道的好事。
同样以文出名,左思与谷永,在史家笔下,命运何其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