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赖床或出门(上学)前磨蹭,并且要求大人帮忙。
最近孩子早上赖床真的很让人恼火。叫他一遍不起来,两遍不起床,再过5分钟还不起来,我就直接发火了。于是孩子不开心,我也很生气。
《游戏力》那本书要我重新认识磨蹭——“慢”不等于“磨蹭”。要区别催促和提醒,孩子磨蹭时,我们命令式的“催促”常常让我们和孩子站在对立面,导致亲子冲突;而以轻松的“提醒”方式,却能让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边,孩子更趋于配合,并且极有可能化亲子“冲突”为亲子“联结”的契机。
通常在孩子磨蹭时,我们会出手“帮忙”,但往往会带着一股很大的情绪,“你怎么这么烦,为什么你不能自己做?”所以这种表面无爱心的帮忙,实际上跳过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并未与孩子真实的内心需求对接。
又或者,我们可能因为想要培养锻炼孩子的能力,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全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的理智系统远未发育成熟,所以不会做出“爸爸妈妈不帮我,这是为我好,他们是希望我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的理智思考,他只是根据当下的直接感受来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就是:“妈妈你真坏,都不帮我,也不抱我。你不爱我。”
孩子早上撒赖,要求帮助的背后很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比如没睡够,心情不好;不想去上学;想撒个娇;这些需求往往是潜意识层面的,孩子自己恐怕都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被拒绝之后,不管我们的态度多么温和,道理如何明白,也仍然会让孩子觉得不开心。
的确,当孩子磨蹭后再得寸进尺地要求我们帮忙,会是特别挑战我们的耐心。但是“带着情绪事事代劳”或者“完全把孩子拒之门外”可能都没法真正帮助到孩子,我们需要找到更为合适的方法,与孩子建立一种“支持性的亲子关系”。
我们要做的是:提前预留出和孩子亲子互动的时间,和他做个小游戏。
起床时或者起床后,我们跟孩子亲密或者打闹互动,可以让彼此更好地联结在一起。当亲密感流动,我们的心态会发生转变,孩子也会更趋于配合。
首先我会告诉他“他还有两分钟就要起来了。”然后两分钟到了后,我爱会孩子玩“小狗亲亲”的游戏,我会在他起床前在他的脸上“嗅嗅嗅”。他很喜欢我这种亲昵的方式。让他感觉到:妈妈爱他,支持他,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和你在一起。
情况实在特殊紧急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吼孩子,然后容易产生内疚情绪,亲子关系也难免会产生裂痕,这个时候最需要我们做的,不是给孩子讲道理,也不是后悔和内疚,而是积极地去修补。在其他时间里找机会跟孩子“重建联结”。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磨蹭,是缘于未知焦虑性思维就会出来捣乱,我们习惯于幻想很多糟糕的可能性。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磨蹭,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脑补出这样的画面:现在做作业磨蹭→将来学习习惯差→孩子的未来很危险...这种“执念”让我们更加焦虑压力山大,并且阻碍我们进行理智思考,无法想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游力力2》中提到:面对隐藏在焦虑背后的“执念”,我们需要进行自我觉察,重新审视,并且主动挑战。因为打败焦虑的绝杀秘籍是:不要相信你深信不疑的每一件事。只有当我们察觉到“焦虑”又来捣乱了,才能冷静下来,让自己的头脑重新灵活运转,进而给予孩子切实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