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着人类的文明进程3

《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着人类的文明进程3

作者: 唱晓 | 来源:发表于2022-08-15 15:40 被阅读0次

(金融工具货币篇)

前两篇,我们从金融问题与人类知识系统相互促进的维度,分享了人类文明被金融塑造的过程。接下来三篇,分别侧重以货币、债券、股票与股份制公司三个金融工具为例,切换到金融工具与人类社会制度相互塑造这个维度,观察人类文明被金融塑造的过程。

我们先分享货币这个金融工具。

纵观人类历史,有许多国家的兴起与衰落,都直接与货币相关。可以说,货币是人类发明最重要的金融工具。我们以亚述、雅典、西班牙、古代中国的明朝为例,看看货币是如何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

[if !supportLists]第一, [endif]亚述。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先后崛起过阿卡德、亚述、巴比伦三个国家。其中,

亚述就是靠白银起家的典型案例。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不产白银,所以白银作为该地区的通用货币,就处于相对短缺的尴尬局面。这种长期状态的短缺,势必会造成通货紧缩,严重影响到亚述的经济发展。为解决白银短缺问题,亚述采取了两个措施:

首先,白银只用于计价,而不一定进行实际结算。

什么意思?

这就将货币的计价功能与支付功能进行了分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银短缺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

其次,开展海上贸易,用纺织品换取其它地区的白银。

由于亚述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北部,所以借助地理优势成为了主要的白银贸易转口港,几乎垄断了该地区的白银贸易。正是凭借这个优势,亚述后来崛起,统治了从两河流域到埃及的广大地区。

[if !supportLists]第二, [endif]雅典。

公元前6世纪,雅典崛起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拥有巨大的白银存储量。这

一点,与亚述通过贸易获取白银的途径完全不同。雅典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自己就有一个产量极高的银矿。从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大规模开采,生产高峰期时,每年白银的产量能达到20吨。大量白银被铸成“猫头鹰银币”,数量高达1.2亿枚,不仅是历史上产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银币之一,更是雅典垄断下的国际硬通货。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雅典之所以能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备供军队和舰队花销的银币储藏。

[if !supportLists]第三, [endif]西班牙。

16世纪中期,西班牙在各大海洋开拓了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空前繁荣。尤

其是发现了美洲银矿,更成就了西班牙的霸业。然而,后来随着美洲银矿的枯竭,也成为导致西班牙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if !supportLists]第四, [endif]古代中国的明朝。

明朝不仅实行的是白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在明朝中期也已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之中。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大量来自西方的白银流入明朝,特别是在西方人发现了美洲银矿后,西欧商人更是大量用白银购买明朝的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明朝是一个基本只出口商品,而不进口商品的经济体,所以导致白银基本处于单向流入的状态,让明朝在一段时间内拥有巨量的白银,进而加速了明朝商业商业繁荣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然而,明朝的兴亡,成也白银,败也白银。

为什么?

因为通过全球贸易流入明朝的白银,主要来源于美洲银矿和日本银矿。美洲出产的白银,基本通过以西班牙人为代表的西欧商人,以进行贸易的方式流入明朝。1600年前后,随着受到西班牙无敌舰队海战的失败、爆发的尼德兰80年战争、欧陆30年战争、以及欧洲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流通性稀缺等因素的印象,1643年后,菲利浦四世禁止出口黄金和白银,斩断了对华贸易,直接导致流入明朝的白银断流;另一方面,在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颁布了锁国令,禁止对外交通和进行贸易,产于日本的白银只能留着国内使用,无法通过贸易流入明朝。

再看明朝,因为没有建立起本国的货币体系,同时又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所以明朝的货币供给严重依赖于海外白银的流入。所以,海外白银的断供,必然会造成明朝整体货币供应的稀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在官僚、财税等方面严重的负面连锁反应,单从货币角度来看,明朝的结局就早已注定。

以上通过对亚述、雅典、西班牙、古代中国的明朝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货币是如何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着人类的文明进程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cl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