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大学开始,主旋律就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夜成名、一夜暴富,90后新贵。
那时的人们是疯狂的,无数的大学生、年轻人,眼睛放着光,梦想都写在脸上,自我以为他/她就是下一个马云,他的企业下一个阿里,他正在缔
造传奇,正在做着一件伟大的事。
每天都会听着新的故事,仿佛每一个行业一旦+上互联网,便是传奇。今天是洗脚行业的上门服务,明天就变成包子铺的送货上门……
后来《互联网+》的热度消失,又出现了o2o 的线上线下,全民嘴里都是线上线下,HR 、VC、 PE 、天使轮、融资等等一系列名词,仿佛不蹦哒不出几个词,自己就落后了。死了一大片,站着的少之又少。
反正,到现在还活着的,都还不会太差,毕竟这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时代。
然后,又出现了一大群马后炮,在各大媒体,一阵叫嚣言论一时甚嚣尘上,从古至今“专家”从来都不会缺席。
互联网行业从来秉持着[用户至上,用户体验],也正如360周鸿祎的一本《我的互联网思维》中说过:用户至上,并不说让你一味地满足甚至是奉承着用户,我们应该有所坚持产品线。
国内互联网前期的成功大都源于人口红利,而现在人口红利已消耗殆尽,用户也对互联网产品产生了疲惫,也可以说是厌倦。一个好的产品,如果一句话不能说清楚,那么它就是失败的。
人口红利的消失,也是现在大家都在提的[注重用户体验],也是一件好事对于互联网从业者,它驱使着我们沉下心来,好好的做一做产品,带有那么一点点工匠精神。
对了,谈到这里让我想起了15年听的最多的一个名词:平台。抓出一把大学生,问他怎么做?做什么?十个九个都会说:做平台。你在做什么,还是平台;你想做什么?还是平台。
这里,你可以先百度一下:平台,看一下它的百度词条解释。平台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上层搭建,而不是一个社会底层做起来的。平台=资源,平台是和资源划等号的,特别是在中国的土地上。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谈的再多也没什么意义的。时间回到2017,当今的热点又是什么?我想可能你比我更清楚:人工智能(AI )、虚拟现实(VR );大数据、云计算?抱歉,它不是你考虑的,如果你能做,此时此刻,你也不会看这篇推文了。
人类历史的革命几乎都是伴随着技术革命的开始,由此开创一个新的热潮,巨头在这一刻萌芽,巨头也在这一刻走向衰落。我特别喜欢一个词:颠覆。
技术的诞生,都是基建的开始。巨头的诞生,却从来不是做基建的那一群人,真正的弄潮儿是那一群利用技术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最富裕的不是发电厂,也不是飞机制造,更不是铁路公路,反而是利用这些技术,创造新的价值的企业。
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ICO 虚拟货币,想想都觉得可怕,而现在的情况不必多说了吧!你看看新闻,都能知道。但虚拟货币肯定是大势,但具体什么时间谁都不知道,谁也不敢说。当然,钱多的你又是另一回事!
最近的名词《AI +》取代了《互联网+》的风头,一时无二,说太多你也不懂,我也懒。关于趋势,一句话: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的都不会太差。比如:家居智能化
最近的一点感悟:古时,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如今的时代,互联网改变了时间;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是你的人脉、资源、知识、层次、高度、天花板。
如今,互联网信息的速度,大大缩短了我们的时间,如果谈:“二十五而立”,也没什么大无不可。二十岁的年轻人才是最富有创造力,具有改变时代的一群人。
记住你在 20 多岁时的感觉。很多诗人和音乐家、艺术家是在这十年里攀上了创作的高峰,这很可能会是你感觉最强烈的生活时段。
记住你的心脏曾感到的强烈痛苦、记得借宿时睡在沙发上的不舒服、记得饥饿的感觉、记得这些感觉曾经如何推动你激励你。
请记住,因为过了这个阶段,你可能会渐渐忘记曾经的痛楚和震撼,前行的勃勃动力逐渐消失。所以,要适当保持一点精神上的饥饿感。
之前,也一直在反思:各个角度,感觉自己没做错多少!慢慢的,一年以后时间的成长,再来回顾往昔,很多地方确实做的不够好,也可以说是完全错误。
这里我不想推究为经验不足,虽然我也没经验可谈,都往往任凭者自己的臆想来思考。但,你自己问问?谁不是这样呢!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加油吧!少年。
你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成长,沉潜下来;
以自我驱动为向导,以心中的愿景前行。
换个角度看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