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里,胡适留学期间学习的是哲学。其实,1910年,胡适考取第二批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后,进入的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直到1912年,才转入该校文学院,主修哲。
胡适学习认真,在农学系学习的一年多里,成绩一直不错,各科成绩都在八十五分以上。根据学校规定,他可以多选两个学分的课,于是他增选了种果学。
有一次上课,老师让大家用两小时时间学习苹果分类。每个学生都分到了四十个不同种类的苹果、一本苹果分类册,还有一把水果刀。按照要求,学生们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外观以及果实切开后所测出的果肉的口感等将苹果分成四百多种。
苹果是美国最常见的水果,学生们见到是这种题目,都很开心,半小时不到就轻轻松松地做完了实验。
可是在当时的中国,苹果还是个稀罕物。面对一堆果子,胡适犯了难。这些果实看起来都味美可口、光鲜漂亮,可是“长相”又都那么相似,怎么看也看不出那么多细微的不同。胡适在实验室里手忙脚乱,快速地查找资料,却做得很慢,还出现了很多错误。他急得满头汗,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嚼着实验用的苹果,谈笑风生地出门去。
那天晚上,年轻的胡适陷入深深的思索。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一门在自己的国家没有用武之地的学问。同时,他因为学习外文,对英、法、德三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燃起了复兴中国文学的火种。
最终,在对现实的冷静判断与对理想热情追求的驱使下,他选择了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转而学习哲学。
由于兴趣浓厚,相关基础也好,胡适在学习哲学时如鱼得水,最终为自己取得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进而为自己写好了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可以说,这次抉择改变了胡适的一生。
故事摘编自:《世界只有两种选择》榼藤子
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构成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每年立“Flag”时兴致勃勃,感到充满能量,但到来年无法完成时又会沮丧失落,也许是你不够坚持没能完成,也许是你开始立的目标就不适合你自己。
及时修正目标并不代表着推翻自己,这样做不一定会“啪啪打脸”,而是“及时止损”,修正你的行进方向。
不和自己的“面子”较劲,和自己的“里子”交心。这样的改变也可以证明,你对这个目标或者这件事情是真的走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