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农村每年种过麦子以后农活也就不多了。进入农闲时期。可是我们下乡的那几年,正是全国农业学大寨比较红火的年代。学大寨就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兴修水利,建设高产稳产的农田。夺取好收成。当年学大寨有些个别地方学歪了。大寨由于是山区,修梯田理所当然,可当时在一些平原地区,把原来平整的土地堆起来,也修起了梯田。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笑话。
1974年入冬后,青年队没有其他的事就是在林场里平整土地,给果树浇水施肥,管理一下青年队的菜地。一天公社来了通知,要抽一部分劳动力到黄河边上去挖河。当天晚上就开会讨论去黄河滩的人选。青年队挑选的七八个都是比较能干,身体较好的男知青。南大段各个生产小队都派出了人员,时间大概是一星期左右。
我们去挖河的地方,距南大段大概有十多公里。当时属二铺营公社,离现在的景区嘉应观很近,93年二铺营公社更名为嘉应观乡。所以现在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那个地方。只知道距嘉应观很近的一个小村子。当时我们带着行李工具和员们一起来到了黄河边,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带队的是南大段支委马希州和薛大队长。
由于挖河的人比较多。房子比较紧张。都住在农民家的空房子里打地铺。我和洪新被安排到一家社员的院子旁边的一个小棚子里。四面透风,里面铺着麦草。虽然打扫的挺干净,但那股难闻的味道,还是让我们发现这是农民家原来的旧猪圈。没办法,非常时期,也只能这样凑合了。当时是寒冬季节,河南的农村虽然没有东北那么冷,但是也是在零度以下,地冻得梆梆硬,现在想起来不知道当时晚上睡觉,是怎么睡着的。
挖河的地点在黄河北岸的河滩上。每个生产大队都分了一定距离的河滩地。那种河滩地用现在这话来说应该叫做湿地。当时因为是隆冬,整个黄河滩地表面一层形成了冻土,而下面确像是一块儿柔软的橡皮。拿着铁锨挖下去。挑起来就如同是一团粘稠的橡皮胶。非常不好挖。并且你挖出来的地方马上又被旁边的粘稠的泥土愈合了。好像是个水坑你把水挖走,旁边的水挖上又补充过来,永远挖不完似的。功效特别小。挖河的宽度大概有30米。大家站成几排,用铁锨传递的胶泥。工程的进度非常缓慢。体力消耗的程度不用说大家也能想象的出来。
和农民接触一起干活这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打机井。我非常佩服南大段农民的幽默诙谐。劳动中休息的空闲时间,总有人讲点空话、荤段子,给大家逗乐解乏。说笑之间,大家的乏累也都云消雾散,开心快乐。
通过五六天的努力。终于挖完了规定的地段。大队长叫来了县里的验收人员。当时因为验收时还发生了争执。后来马希洲和薛大队长拒理力争,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大队长,此时也是态度强硬,硬是把验收人员说的哑口无言。令人非常佩服。
知青岁月,令人终身难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