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适度

作者: G小姐的自由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10-06 08:45 被阅读0次

记得几个月前,朋友突然分享了知乎一篇名为《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的文章给我,并且讨论起读书和自我提升的话题,我突然冒出一句 「但是我想,耶稣、佛陀应该是没看过什么书的吧?」

于是,就在那一瞬间以后,我似乎到了一个转折点,开启了新的认知:读书,要适度。在那以前,我是觉得不看书的人生的难以想象的,书绝对是生活的必需品,最好一年能读个一两百本;而在那之后,当然,我还是会经常看书,并且明白其重要性,但在此基础上多了新的认识:不要把读书看成必须。

碰巧,在那的几个星期之后,偶然机会下我看了叔本华的随笔《论阅读与思考》,更加让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直接写道:

  • 太多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失去弹性,就像把一重物持续压在一条弹簧上面就会使弹簧失去弹性一样;而让自己没有自己思想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空闲的每一分钟马上上随手拿起书本。
  • 书呆子和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 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
  • 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枯的时候才去阅读。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如此直接地道出阅读坏处的文字时,还是十分震惊的,尤其是对于以前一直对阅读有某种强迫性的情感的我来说。啊!过量的阅读会让精神失去弹性,会让我们丧失思考的能力!

萨古鲁也有类似的说法

人们一直会问我,「萨古鲁,很多的话题,你都能侃侃而谈。你哪来这么多时间去阅读了解啊?」我说,「我不会去阅读」。对于出现在我面前的事物,我能原原本本地感知到它。如果你的感知能力足够强大的话,那么没必要在你的脑中背负知识带来的负担。

作为一个在很多问题上都曾给予我启发的瑜伽士,居然也不阅读!所以正如我跟那位朋友所说的,一些把世界和人生看透的或是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或许是不怎么阅读的人——因为对比起阅读书本、阅读那些别人产出的知识,他们直接选择阅读世界。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感知能力很重要。

于是慢慢地,我便对阅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下面来分享一下。

一. 读书只是途径,不是目的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的确知道多读书很重要,生活中也一直实践着每天阅读。但很多时候也只是在行动罢了: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达到每天阅读时间和读书数目的要求而阅读。至于行动的目的,则没有过多追问。所以,问题在于,我们本末倒置了。(之前曾写过文章分享:几个容易被本末倒置的例子

当然,暂且不论那些纯粹为了消遣时间的阅读,大部分没有目的的读书是没有意义的,也很难有很大收获,效率很低。

那读书作为一个途径,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千言万语可以总结成一点:为了提升认知,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认知是我们一生的要务,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阅读也应该为其服务,它是提升认知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当然除了这条路外,还有很多可以替代,例如和别人交流、旅游、写作等等。

记得关于哲学,叔本华曾说到:

区别假哲学家和真哲学家的标准却是:后者的困扰来自对世界本身的观感,而前者的困扰则来自摆在他面前的某一著作或某一哲学体系。

类似地,对于读书,也可以这么说:

区别假求知者和真求知者的标准是:后者的困扰来自对生活本身的观感,而前者的困扰则来自于摆在他面前的一摞摞书籍。

归根到底,重点不是阅读,而是感受与思考。读书只是思考的一个捷径,我们不能用阅读躲避思考不该逃的还是逃不掉的。

二. 如何读

而明白了上面那一点后,就可以用目的来指导行动了。下面简单介绍几个阅读时的要点。

1. 阅读方法的调整

把「为阅读而阅读」改成「为认知而阅读」后,相应便可做出以下调整:

相比起记录自己一段时间里的阅读时长、数量和速度,更好的是记录这段时间内通过阅读在某些领域获得的某些新启发。> 相比起漫无目的地盲目地拿起书本就看,更好的是根据自己想提升认知的领域去选择书本,然后带着疑问去看。当然,对某个问题有所思考后再看效率会更高,或者在灵感耗尽头脑空白时读。说到这个,想起曾经看到的一种阅读法,大概是说每天1小时阅读时间里,花10分钟阅读,50分钟思考,当然这个仅供参考,本人没有实践过。> 阅读完毕后写书评时,相比起总结书本内容,更好的是****记录自己从中获得的新认知。

2. 阅读内容:知识+智慧

知识和智慧是有区别的。

知识偏表面和实用性,如上学时学的各门学科。它可以直接被传授,通过记忆便可掌握;而智慧是能力,如判断力、感受力、共情力、品格等等,往往无法传授,只能靠自己的不断总结和感悟。

智慧是比知识更高维度的概念,拥有了智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获得知识绝对不是问题,而智慧却永远无法轻松获得。要是只注重知识的话,只会变成知识机器,没完没了地在表面世界兜圈子。如蒙田说的:

在未获得知识以前有一种愚昧型的无知,在获得知识以后有一种知识型的无知。知识会产生和造成后一种无知,同样也会瓦解和消除后一种无知。

所以,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智慧。按此划分,读书便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获得实用性的知识技能,例如心理学、经济学、运动、烹饪、社会学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在世俗生活生活得更好的内容;二是作为智慧的助力,如哲学、文学类等「无用之书」。

看书的话,要二者结合。我个人一般是同时看两本书,一本偏知识,另一本是「无用之书」,启迪思维,激活灵感。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把知识转化成智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 阅读选择:多看经典

叔本华说

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那些写给傻瓜看的东西总能找到大群的读者;而我们则应该把始终是相当有限的阅读时间专门用于阅读历史上各个国家和民族所曾有过的伟大著作,记住写出这些著作的可是出类拔萃的人,他们所享有的后世名声就已表明了这一点。

何为经典?个人认为往往离我们时代越远的越好,因为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再加上当代的书或许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才出版的……

所以,在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前,还是多看经典吧,尤其希望获得某些智慧的。

4. 要输出

输出十分重要,它可以把凌乱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清晰的架构。写书评、发朋友圈、写作、与别人分享都是一种输出。直接写出来是最简单方便的方式。只有输出,才能真正内化读书的收获,不然,抄再多的书评也是徒劳的。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的读书笔记是按类别放在OneNote里面的,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写作。每当写到某个主题时,直接搜索关键字,便会列出曾经看过的相关内容,接着便通过再次体味这些内容然后用最恰当的方式放进自己的文章中——这个过程,大大加深了印象。也只有这个过程,才能更好让自己记住书中的内容。不然,人的遗忘率其实十分高,例如有很多内容,看的时候印象深刻,但事后翻阅时却常有「原来我看过这个」的感觉。只是单纯为了记录而记录,还不如不记录,白白浪费了时间。

另外,也很推荐大家写作,每个人都可以写起来,没有任何限制,这方面以前也分享过,就不详细说啦:

半年写作经历的总结写作的魔力
写作,也是一种禅修
再说写作

三. 直接阅读生活本身——感知能力

正如上文提到的萨古鲁的例子,相对于阅读书本,更重要的是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然后直接阅读生活本身。《瑜伽经》中也说到,当对一件事物处于完全聚焦的状态时,可以改变我们的心识潜能,从对于对象不完整、错误的理解,或是一无所知,变成完全透彻的了解(3.16)。当然,这种境界还没有任何体会,但我相信,对事物的深入认知是可以不用任何知识的灌输便获得的。

再者,知识太多,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局限,直接面对生活时,要努力打破这种限制,撇去观念和权威的影响,以「as it is」的态度对待。

而关于如何提升感受力,之前在文章《感受美——开发你的感官》也讨论过。冥想、画画、写作等都是很好的方式。重点是:****与当下保持连接。


好了,就先分享到这里。读书要适度,这个「度」与看书的数量和时间频率都没有任何关系,可以一天两三本,也可以一个月一本都没读完。****具体要怎么把握,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相关文章

  • 读书要适度

    记得几个月前,朋友突然分享了知乎一篇名为《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的文章给我,并且讨论起读书和自我提升的话...

  • 🍶要适度

    昨晚回去之后 想到我今天休假,就先让他们去洗澡了,等着他们洗漱的时候,觉得头好重,不知不觉就在床上躺下了,又觉得灯...

  • 要适度 - 草稿

    我们自从开启了游学之旅后,非常开心,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我们并没有解决,比如说花钱的这件事情。 最开始我打听了一下,...

  • ZUO要适度

    下班离开公司写字楼格子间 你克制住了回家洗洗睡了的冲动 决定用泡吧开启盛大的夜生活 这将是一场绚烂的压力释放 这里...

  • 感恩要适度

    我承认感恩是一个很正面、很正能量的活动。我每天写一件要感恩的人或事,无论大小。写下之后真的有幸福感,只要感恩是发自...

  • 沟通要适度

    今天是我到公校里面第一天上课。我去的时间,教导处主任告诉我,让我带三班四班。并且给我分配了教室。错了,应该是办公室...

  • 比较要适度

    曾经跟一位网友交流,对方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觉得自己这辈子非常的不幸,妻子离开了,工作不顺利,做生意突破不了自己,...

  • 做人要适度

    水的沸点是一百度,凝固点是零度。在零度到一百度这个范围内,水就是水,过了这个度要么变成水蒸气,要么变成冰。 做人做...

  • 爱,要适度

    常听人说,我就不放心孩子,我就不放心老人家,我就不放心他(她)能不能办好……这诸多的"不放心”...

  • 帮人要适度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虽然尽力了,却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要适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haectx.html